州郡沙门曹都设有都统和维那。灵太后熙平二年令即说到&ldo;州统、维那;又释灵询于魏末为并州僧统。&rdo;上引《魏书――食货志》也说到州统、州都、畿郡都统、郡维那等。是州郡均设有沙门统和都维那,而县只设维那,上引《魏书――食货志》县级就仅列了维那。
寺院则由上座、寺主、维那管理。
魏孝文帝太和十年有司上奏中就说: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又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沙门统惠深上言中说: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内禁。是上座、寺主、维那为主管寺院的僧官。他们也服从上级僧官的旨令。
北朝僧官,从中央至州郡(镇)、县以及寺院都有设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教管理系统。
―――――――――――――――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佛学有关知识:
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说,所以当时还不成为宗派,而是称为学派。
地论学派: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
《十地论经》这部十二卷的经书在北魏永平初年由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合作译成。两人观点相违,因而从学者形成南道、北道两系。南道系传自勒那摩提,创始者为慧光;北道系传自菩提流支,创始者为道宠。北道系人才不如南道系多,后融入摄论学派。
楞伽学派:
即后来的禅宗。以研习《楞伽经》而得名。传说菩提达摩将四卷《楞伽经》传授于慧可,慧可结合自己心得对这本书进行了阐述。此后他的弟子僧璨携带此经苦行,只走乡间,不进城邑,传承者道信,后又传弘忍。这个学派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印证,着重口说,不重文记。
=
达摩禅师并不是中国禅宗创始人,也不是少林寺的创始祖:
较佛陀禅师晚至魏都的,是菩提达摩禅师。关于菩提达摩的记载,最早的出于《洛阳伽蓝记》与《续高僧传》。《高僧传》及《魏书――释老志》皆无记载。可能菩提达摩在北朝未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故声名不显。但后世却把菩提达摩奉为禅宗创始人,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据《续高僧传》,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婆罗门种,为僧后特善禅学。于刘宋时(公元420到479年)乘船来到中国南方,最后到了北魏,以禅法&ldo;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语诰,卷流于世。自言一百五十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rdo;
达摩以《楞伽经》为禅要,他授与得意弟子慧可的秘要即四卷《伽楞经》。达摩又提出&ldo;二入四行&rdo;的修行方法。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指教理的思考,要求&ldo;舍伪归真&rdo;与&ldo;凝住壁观&rdo;行入,指按佛教的教义实践,凡有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也就是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
菩提达摩未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但在民间影响还是很大的。道宣说:有菩提达磨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最能传达摩禅法的是慧可与道育,二人跟达摩四、五年,达摩感其精诚,诲以真法。所谓真法,亦即上述之二入四行法。尤其是慧可,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ldo;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rdo;则慧可更能真传达摩之禅学。
慧可后在东魏天平初(公元534年)到了邺都,弘传禅法,但当时有些学者对慧可所传学说不理解,便发生争执。如道恒是当时着名的禅师,徒众上千,竟称慧可之说为魔语,并密遣弟子与慧可论辩。但此弟子听慧可讲说后,却泰然心服。道恒更因此怀恨慧可,甚至贿赂官吏,妄图加害。慧可便离开邺城,到晚年时也没有多少随从弟子。
周武帝灭佛时,慧可曾与同学昙林竭力保护经像。后南行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境),传法与僧璨。后又回到邺城,于隋开皇中去世。后世禅宗史即尊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
―――――――――――以上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第一卷凤鸣朝阳第一章惊波一起三山动第四十九节
断箭无力地趴在斛律雅璇的身上,剧烈喘息着,身心沉浸在极度愉悦中,那种销魂蚀骨的感觉让他欲仙欲死难以自拔。斛律雅璇紧紧搂着他,娇躯轻颤,呻吟声如同九天鸾音一般回荡在他的耳畔,撩拨着他的心弦,让他陶醉其中恨不能把如水娇姝化作片片香雪融进自己的身体永不分开。
他缓缓睁开眼睛,斛律雅璇那张红晕娇艳的面孔映入眼帘,长长的睫毛轻轻抖动着,黛眉微皱,嘴角挂着一丝满足而疲惫的恬淡笑容,想起自己刚才的粗暴和野蛮,他很是歉疚,双手撑起想躺到一边,但又舍不得离开斛律雅璇的身体,于是抱紧她慢慢翻了个身,把她放在了自己上面。
&ldo;你会陪我去西方吗?&rdo;斛律雅璇趴在他身上,小脸贴着他的胸口,闭着眼睛,如同梦呓一般低声问道。
&ldo;只要我们还能活着走出天山,我一定陪你去。&rdo;断箭抚摸着她光滑如脂的后背,笑着说道,&ldo;我现在就是你的马前卒,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