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展开了长达三年多的战争,最终镇南王以微弱优势夺取京师,成文帝举火焚烧宫殿,下落不明。镇南王对外宣称成文帝驾崩。厚敛入帝陵。
同年五月,即元武三十八年,镇南王受&ldo;天命所归&rdo;,登基为王。天下免赋税三年。中,最骇人听闻事为:成文帝少师,天下闻名之大学儒拒为镇南王登基写诏书,破口大骂,帝大怒,下令诛十族,不够,以门生充数。
是为永昌帝。封正妻卫氏为皇后,统管后宫。卫氏所出嫡子佑安为太子。其女因战功彪炳,是为&ldo;英武大将军&rdo;。封地西北,赐亲王府。
天下定。
第5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原理,更何况,这个&ldo;天子&rdo;之位来得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大清洗成了必然‐‐
随着新帝登基,望京城内风云诡谲,暗涌激荡,兴高采烈的自然是新贵,黯然失色或是家破人亡的自然是成文帝旧臣,更有那激烈者,撞死宫墙外,以死诉愤,以肝脑涂地表忠心,只可惜无人理会,这京城多是聪明人,早向新帝俯首称臣,换来的,不过是家人、族人的牵连,或是守卫军漠然的拖开、如死狗般扔乱葬岗。
这世间,从来是胜者为王,败则为寇。忠义之人、忠义之事,从来只有当权者许可才得以存在,不允许的,不过是一抔黄土埋忠骨,又或是暴尸荒野,连一抔黄土也不得。
大凡跟新帝做过对的,都在战战兢兢的等着新帝发落,有能耐的,四处寻找门路开脱罪名:当下时节,不再求大富大贵‐‐当然,能保存富贵自然是最好的‐‐只愿性命无忧。毕竟,不是谁家都像卫国公府有新皇后、新太子撑腰的底气‐‐
若不是卫国公府的老太爷、老封君前两年相继去世,只怕现时卫国公府早怕被踩破门槛、府门前车马堵塞了。
有底气十足的,自然就有那尴尬万分的。
譬如那勇毅侯府?!
勇毅侯既是前太皇太后旁支,又是皇帝宠臣,按说要清洗,第一批清洗的就该他。只是他却是太子的未来岳丈‐‐
若论以往,侯府小姐配王世子,虽然有些高攀,倒也勉强攀得起,只是当王世子变成太子,那便是给把天梯,只怕也攀不起了,何况父亲还是那样尴尬的身份?
即便皇帝为了天家声誉,仍旧让太子迎娶,可皇帝、太子能让她生下有前太皇太后家血统的太孙?若没有子嗣,即便坐上了太子妃的位置,无所凭倚的太子妃又何以支撑他父亲?再往长远里说,将来太子登基,太子妃无出,难道将来的太子要从庶出中挑选?
所以,最大的可能,也是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周家自己弄点什么事譬如小姐生了恶疾难以婚嫁之类的事出来,这样皇帝看在他家识趣的份上,指不定还能饶恕三分,要不然等到皇家出手,那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说,若是这一两年内侯府传出小姐什么不好的消息,京城大凡有点眼色的人家都不会意外,顶多私下里猜测到底是皇家还是侯府自己弄的罢了。
京城的人都如此揣测着。只待看勇毅侯府内的好戏了。
可是……
事情好像跟预测的有点不一样。
新帝一天内连下三道圣旨奖赏周承安,皇后更当众说出周家小姐&ldo;端淑可人,大方贤雅&rdo;的说话,似乎很满意这个儿媳?
风向变了。
京城对周家的所有揣测都落了空。
勇毅侯府也由原来的&ldo;门可罗雀&rdo;,变成了&ldo;车水马龙&rdo;。
许多脱罪的&ldo;恳求&rdo;也通过了周承安上达天听,伴随送往的,自然是数不完的金银珠宝、古玩玉石和无数的巨额银票‐‐
这一切,自然也是新帝的意思,这些蠹虫想免罪,总得做点什么,国库内库都正空虚呢!
勇毅侯为新帝做得很巧妙。一如很多年前,他们在江南地区巧妙的敛财行为一样。
投桃报李,新帝封赏周承安的是&ldo;信安公&rdo;‐‐比起侯爵,自然更高等级,更尊荣。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位京城热议的新任公爷正在千里之外一处雪花飘飘的亭子内,垂首而来,翘首而望,仿佛在等待什么人‐‐
脸上带着的,不是那种炙手可热的意气风发,而是一种说不出的仿佛比亭外冰雪还要寒冷的神色‐‐
远处的小径,一娉婷素色身影缓缓而至。
他凝视着。只觉得雪花飘裹中,那身姿说不出的婉转动人,颇有两分教人心动的本钱。
来人在他跟前几步停下,款款行了礼,&ldo;参加公爷。&rdo;
他没说话,凝视着她。本是个玲珑剔透的小娘子,岁月越发叫她姿容秀雅,国色天香,他忽然有些兴味‐‐
&ldo;我府上缺一女主人,你可愿意嫁与我?&rdo;
他这话说得有些轻浮,然而,他本事&ldo;风流倜傥、性情轻浮&rdo;之人,当年,还大刀阔斧的当街拦住逼她十步成诗‐‐有何不可?
他以为对方会大惊失色,想着欣赏那慌张失色的容貌,却失望了。
&ldo;公爷抬举了。公爷声名正隆,芸娘声名狼藉,何敢亵渎公爷名望。&rdo;
对方只是声调淡淡的回了她这么一句。既不惊也不怒,更不脸红耳赤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