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球可以组织对抗性的集体竞赛,也可以一个人玩,因而在当时的整个上流社会十分流行,不仅皇帝、大臣踢球,连闺中少妇仕女也都以踢球为时髦。赵佶在自己的院中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球场,平日里与手下人一块踢球,后来又招来一班王孙公子在这里角逐切磋技艺。
端王因为攻门准确,在比赛中常常被推举为某一队的攻门手,也就是&ldo;球夫&rdo;。当裁判员员宣布比赛开始,副攻门手把球传给他后,他能在很远的地方,起脚将球踢入球门。端王自己爱踢球,也极为看重球艺高超的人。比如那位在《水浒》中有名高俅,原本是苏东坡的一个档童,写着一手好字,球也踢得很漂亮,后来转到王先门下。有一次,高俅奉了王先的命令给端王送东西,正好碰上端王在踢球,端王府的仆役便将高俅引入球场,并且禀报说:&ldo;王爷,王先大人派人求见&rdo;。端王正一个人踢得入迷,只说了一声&ldo;知道了&rdo;,就继续去踢球。高俅在一旁垂手而立,毕恭毕敬地等着,也不敢搭话。这时,正巧球滚到了高俅脚下,高俅也是个爱球之人,他看到端王踢球,本来就已经脚痒难熬,这时看到球到了脚下,哪有放过之理,当下起一脚,球便唰得一声冲入了球门。&ldo;好球!&rdo;端王好长时间没有见过球技这样好的人,于是没有觉察到地喊出声来,他也忘了问来人是干什么的,当下邀高俅进场对踢。
高俅本来就十分爱踢球,于是就痛痛快快地和端王踢起了球,两个行家在场上对阵玩得很是高兴。
尽兴玩过之后,端王才问了高俅姓名和所属,于是命令手下人告诉王先说端王把东西和人一块留下了,于是高俅转到端王门下。
哲宗皇帝英年早逝后,因为没有留下儿子,向太后又十分喜欢文学艺术造诣很深、声名当时已经响誉开封城的端王,所以后来端王当上了皇帝,高俅也随之飞黄腾达,端王手下的另一些人非常眼红高俅,对高俅也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当了皇帝的赵佶便说:&ldo;你们谁要有高俅那样的脚下功夫,也让你们高升。&rdo;
少年时代的端王赵佶只是按照一个命定的亲王资格生活着,在这个天地里,他活得无忧无虑,放荡自在,没有谁想用&ldo;皇储&rdo;的条件要求他,也没有向他灌输儒家的&ldo;节欲&rdo;、&ldo;仁厚&rdo;精神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谁也不会想到,他那及时行乐的生活观点,他那些玩乐的癖好,竟会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宋徽宗鹰击长空展鸿图他挥笔绘成了一幅气势非凡的《鹰击长空图》:一只临空翱翔的巨鹰,背负青天,俯瞰着江山万里。
鹰击长空不少史籍都记载了赵佶做皇帝之前作为皇帝贵族成员的一些琐事。我们从中发现,比起其他皇室成员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来,赵佶显得胸有城府。他很少参与其他那些胸无大志的亲王们组织的宴游活动,成天深居独处,不是练字作画就是习兵舞剑。对朝中大臣,他也总是彬彬有礼,随时保持着一个谦虚的姿态。这使得朝廷上下对他怀有一致好感。有一天,负责观察天象的官员郭天信来到他的居室,悄悄告诉他说:&ldo;王星将入宫室(星座),端王将君临天下。&rdo;这是毫无根据的推测,但这种话多说几句也无妨。说对了算是拍准了马屁,说不定有朝一日仅凭这几句话就平步青云,说错了也不会被人知道,因为亲王如果把这话传出去,招来杀身之祸的只能是他自己。所以郭天信这类官员经常玩弄这种投机钻营的把戏,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佶竟然因此高兴得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他挥笔绘成了一幅气势非凡的《鹰击长空图》:一只临空翱翔的巨鹰,背负青天,俯瞰着江山万里。
高俅赵佶梦想成真万万没有想到赵佶居然几天之后便梦想成真‐‐他病了一年的哥哥宋哲宗赵煦去世了。哲宗无子,该从弟弟中选出一人继承皇位。尽管哲宗的弟弟很多,但赵佶依然充满信心。凭他平日与朝中大臣的良好关系,以及当时掌有国家大权的向太后对他的厚爱,他相信皇冠最终会落在他的头上。终于如愿以偿,但远不是赵佶所想象的那样顺利,要不是向太后的力争,他的愿望终将化为泡影:哲宗刚一驾崩,向太后便召来群臣商议皇位继承人,她哭着对群臣说:&ldo;国家不幸,皇帝无嗣,亟应择贤继立,慰安中外。&rdo;大臣章悖回答道:&ldo;依照律令,应立简王。&rdo;向太后反对道:&ldo;说起来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谈不上该立谁不该立谁。&rdo;章悖又说:&ldo;即使如此,也该立庶子的长子申王。&rdo;太后又反对道:&ldo;本来是该立申王,但他有眼病,不便作君王。所以依次下来,也就只好立端王了。&rdo;大臣章悖一听反驳说:&ldo;端王自来有些轻佻,怎能做天下君主呢?&rdo;太后说:&ldo;这就不对了,先帝在世时就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而且仁孝,与诸王都有所不同。&rdo;其他大臣见向太后如此固执己见,都明白了向太后的心思,于是纷纷附和起来。一个叫曾布的大臣吼道:&ldo;章悖从未和我们商量过,如今怎能在这里擅作主张呢?依我看还是太后出一道圣谕也就行了。&rdo;蔡卞、许将也齐声应道:&ldo;合依圣旨。&rdo;章悖见自己势处孤立,知道争执下去也没有用,只好缄口不言。这时,赵太后趁机宣读圣谕,将皇位的继承权交给了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