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这料子一尺都要几十文,小河村过的最好的就属村长一家,即是如此,当年他小孙子出生的时候,这样的料子他们家也没舍得买,更别提其他家,这会大家买了,做了衣裳寄过来,真是大出血了。
谁家给的什么,周哥儿在信上都写的清楚。
……
九月那会,村长家的哥儿出嫁,舟车劳顿,刘婶子和刘叔上了年纪就没折腾,周哥儿和刘小文回了一趟村。
换了其他人家,寄个礼回去意思一下就行了,但河西亲自说了,不回去不行,他们到底是还要在村里过活,村长面子总要给,而且先头两月下了大雨,河西说他们家里堂屋顶上的茅草被吹走了些,刘小文就想趁机回去修补修补,不然留久了,下头的房梁风吹日晒的,容易坏。
方子晨当年中举,按照规矩,是要回乡祭趟祖的,可偏的方子晨外来人,虽是落户在小河村,但在村里没半个亲戚,回去祭祖也不知道祭谁,而且当时又赶着入京,没就能回村。
赵哥儿在河西送辣椒来的时候,也同他说明了,村里人知道了,难免觉得可惜,不过后头方子晨一路高歌猛进,成了状元又进了翰林,名儿传出来了,这状元哪里来的?
人祖籍扶安镇小河村。
小河村先头出个秀才,有点儿名了,后来出个举人,出名了,出个官儿,彻底出名了。
扶安镇秀才都少有,更别说状元,大家脸上是个个有光。
大家走出去,你哪来的,扶安镇?哎呦,那不得了啊!原来你是状元郎老乡啊,失礼失礼。
消息从京城传回来,蒋县令功绩上添了一笔,是乐得见牙不见眼。
村里人知道人留京城里了,不回来了,做了官儿,好像很厉害,乡试那会县衙外头放榜,村里人有人去看了,见着镇上人高声欢呼,一个劲儿的说了不得啊了不得,这是举人老爷了,村里人还跟着与有荣焉高兴自豪了一阵,然后就没什么实感了,大家对这种事儿一窍不通,小河村就没出过读书人,大家就听人说举人老爷厉害,状元郎厉害,做了官厉害,但到底多厉害啊,怎么个厉害法大家就懵了,因为没见过。
村长也不太晓得,之后还是同王大梅去隔壁小榕村吃席,小榕村的村长过来同他唠嗑,以前这人看不上小河村,不止是因为小河村穷,还因为他们小榕村有读书人,小河村没有,结果这才几年啊!人小河村出了个官儿,他们村的王书生童生都还不是。
这方子晨当初怎么的就没流落到他们村来?白白的便宜小河村了。
他态度一改往前,还有些谄媚,同以前大不相同。
村长知道他为何如此,不过没放心上,见着王书生腆着脸过去打招呼,问他一些情况。
这当状元了,留在京里干啥子官呢?以后还会回来吗?
王书生读书不行,可读书人对这些还是懂的,从他们执笔开始,谁都有一个金榜题名的梦,他满脸羡慕向往,便回了:“留京入翰林,官从正六品。”
说完了,看见村长一脸‘你说啥子嘛,我还是听不懂的样’,说的直白了些。
“我们扶安镇县令是正七品,若是方大人回来,我们县令得朝他下跪。”
这话村长就懂了。
听完是一脸的震惊,呼吸都急促起来,紧张的手心都出了汗,旁边的王大梅和一些听热闹的也是如此。
村里人见着来收税的衙役都害怕,知道最大的官也就一县令,皇上再大,那都太远,就县令离他们最近,这往日见都见不着的,他们觉得很厉害的顶顶的大人物,竟然都比不得方小子,见了方小子还得朝他下跪,这方小子出息了啊!
以为这也就算了,王书生又给他们抛出炸弹。
炸得村长和王大梅一路回去都是浑浑噩噩的。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
人才贮备的地,里头的人多是当内阁大臣来培养的。
我们县令是厉害,但县令比不得知府,知府又比不得内阁,内阁要上朝的,能天天见着皇上。
皇上什么人啊?
那是他们这辈子只能听不能见着的大人物,就像挂在天上的月亮一样,离他们太过遥远。
方子晨能天天见着他?
人现在上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