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次第花开APP为何更新不了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我并不是说物质进步本身增加了人类的痛苦。如果大家都回到原始社会去钻木取火,未见得就会更快乐。认为弃绝物质进步就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是短视的,也是舍本逐末,根本就没抓住问题的根源。但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却陷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物质丰富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不会有痛苦。所以人们贪婪攫取、恶性竞争,尽可能多地占有物质资源,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

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感官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在这个时代里,除了物质资源,人们还试图通过拥有更多的智力资源来获得幸福感。高学历、高智商被视为人生成功的一项标志。虽然无知不一定就会过得幸福,知道得多也不能保证过得幸福。事实上,很多人每天浏览海量信息,收发无数邮件、短信,不停地接打电话,心里还是焦躁不安,害怕错过了什么而被社会边缘化。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消除贫穷和无知,就可以解决;但很多情况下我们陷入苦难,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精神世界的忽略。真正持久宁静的快乐不是向外驰求得到的。

如果继续忽略精神修持,我们的问题,无论是外在的战争、暴力、灾难,还是内在的情感和心理危机,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自律

我所理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替其他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

我们能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这种能力与生俱来。看见另一个生命受苦,我们会本能地生起恻隐之心,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出强烈的同情、怜悯并实施帮助的行动。

比如地震发生后,很多人看见灾区的图片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很多人自发地行动起来进行援助,大家在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惊惧和伤痛,那也正是震区人的感受。大家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与震区人、与所有同此爱心的人之间的那份紧密联结。在那个时刻,不必是佛教徒,大家也能真切体会什么是悲心。

当然也有人表现冷漠,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恻隐之心,相信他们看到流血伤亡的情景,也会感到不安、不舒服,会下意识地闭上眼睛或把目光移开。

不忍心看见另一个生命痛苦,这就是恻隐之心。在此基础上进而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悲心是我们本具的能力,虽然我们有时候也表现得自私冷酷,但这种能力始终存在。

灾难来临的时候,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接参与救死扶伤的援救行动,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分担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感到被关注、被关爱、不孤单,没有被遗弃。

为亡者念经超度也是这种分担的表现,我们陪伴亡者走过中阴,分担他们的恐惧和孤独。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受灾会需要什么,首先当然是物资:吃的、住的、用的,同样重要的是,还需要关爱。

被关爱不仅是心理的需求,也是生理的需求。从小到大,每个人都需要被关爱才能生存、成长、健康地生活。对于别人的善意、关爱,我们似乎天生就能领受其中的美好。任何友善的表示,不管多么微小,哪怕是陌生人一个真诚的微笑,也会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到欣喜。所以,由己及人,我们要尽其所能去关心灾区的人,持续关注他们的问题,分担他们的痛苦。

从长远来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

不仅在别人遭灾的时候帮扶一把,而且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与人、人与自然、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大家享有一个更和谐的生存空间。

只有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氛围祥和了,人们才能有更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点对于包括灾区人在内的所有弱势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身体的行为主要由心决定,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负面情绪是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如愤怒、仇恨、嫉妒、贪婪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等。

我没用大家熟悉的&ldo;烦恼&rdo;一词是因为:首先,烦恼涵盖的范围更广,它包括未圆满觉悟的众生因无明而起的所有行为;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ldo;五毒&rdo;、&ldo;三毒&rdo;还是其他烦恼,我希望大家都能把它们看成是情绪、感受,而非心的本性。说&ldo;烦恼&rdo;,大家也许不自觉地就往本性上靠,觉得心本身是烦恼的;说&ldo;情绪&rdo;,不用提醒,大家也知道是表面的、波动的,只不过有些情绪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能量也很大,不容易克制。如果愤怒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不可能有高兴的时候,但事实不是这样。我们不仅能高兴,而且在生气的时候还能知道自己在生气,这说明意识与情绪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是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和调整负面情绪的。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显现很多负面的东西,对此保持敏感、警醒,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然而,大多数人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反正迟早会过去,那就等它自己过去好了,何必那么认真地对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破坏性,它使我们失去对整体局面的判断力而愚蠢地陷入愤怒、嫉妒或惶恐中。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和行动,很难照顾到自他的利益,甚至会使自己和他人处于危险的境地。

负面情绪的一个特点是,如果你不对治它,下次它再出现时能量会更大,如果你一直不加以对治,它就会慢慢挤走其他的情绪,使你的情感世界成为它的天下。不论你遇到什么情况,你都会习惯性地诉诸一两种负面情绪,比如一个爱生气的人,即使遇到本该高兴的事,他也能找出让人生气的理由。我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本性如此,其实他只是每次在恼怒的情绪生起时,没有认真加以对治。他的心本身并不是一颗愤怒的心。

负面情绪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更持久,而这种更持久的破坏往往也来自我们自己对负面情绪的看法。比如说,当我们身陷危险中,恐惧可能让我们更加警觉、灵敏,做出一些在平常状态下无法做到的事。这种恐惧对我们的身心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有时甚至能化险为夷,但是如果我们左思右想,抓住恐惧感不放,还不断添加丰富的想象,心里只能越来越害怕,最后完全被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淹没。仇恨、悲伤、焦虑等等也都是这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