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醒过来,是在15日凌晨的乌克兰饭店的&ldo;713&rdo;房间,也就是说,我错过了头一天晚上回北京的航班。醒来之后,身体难受极了,从未有过的难受。然而,直到今天写到这里,我依然会笑,从不后悔。人的一生中,总要做些傻事,疯狂的事,牺牲了自己两天,换回一些含笑的回忆,值了。唯一不好意思的是,那宿醉,该给同事们添了不少的麻烦,不过,他们也正是我美好回忆中的一部分。
15日的晚上,我终于登上了回北京的飞机,机舱内,大部分是中国人,抑制不住的某种兴奋神情依然在机舱内发酵。因宿醉,我一路无话也无眠,与来时的焦躁不安相比,这归程前所未有地踏实。只不过,我知道,无论于我,还是北京又或者中国,一个新的梦想开始了,七年之后,北京会给世界怎样一个答案,而时间,又会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改变?
07古老中国的成人礼
2001年7月14日,莫斯科。
北京头一天刚刚获得奥运主办权,当我们轻松下来享受喜悦并认为离开幕还有七年,时间足够漫长时,申奥代表团的老体育魏纪中说了这样一番话:
&ldo;对于想看奥运的人来说,七年太长了!但对于办奥运的人们来说,七年太短了!&rdo;
我记住了这句话,而在当时,却并未深刻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又或许,我们都算是要看奥运的,因此,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却依然认为时光漫长。
然后就是一次又一次与北京奥运结缘,从倒计时一千天,到口号、吉祥物揭晓,从歌曲征集到为残奥会做志愿者,既然奥运来到了北京,这些工作就不可推托。然而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原以为漫长的七年时光,就仿佛一瞬间悄然流逝,昨天还是一片工地四处让人不便的北京竟然一夜间已是张灯结彩:北京奥运真的来了。
2008年8月6日,奥运火炬经过数万公里带着波折的旅途,终于回到北京。这一天清晨,北京的传递开始,这是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我很幸运,将以北京站火炬传递第八棒火炬手的身份,在午门与天安门之间,完成奔跑,并将火炬交给第九棒‐‐姚明。
这是一个神圣的五十米,虽然头一天记者发布会时,我曾开玩笑说:我将需要一个梯子以便将火炬传给姚明。但玩笑归玩笑,其实心中很难真正地轻松起来。并不是兴奋与紧张,而是2008年的中国,太过不易,这个时候,原本应当轻松的奔跑已经变得注定无法轻松。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成为奥运火炬手,只不过,上一次更多的是轻松与快乐。
在2004年雅典奥运之前,圣火传递第一次选择了中国的北京,我很幸运地被推荐,成为中国区的第十一位火炬手。记得那一天,北京阳光灿烂,温度很高,当火炬手采集车每隔二百米放下一个火炬手之后,我站在了天坛之前的道路上。道路的两边都是人,其中有很多的小朋友,于是,我拿着还未点燃的火炬,让道路两边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地摸过去,看着小朋友们的开心,我甚至觉得:我的任务已经完成。
2008年的火炬传递时,两边依然有很多孩子,他们大概是各学校组织来的,抚摸还未点燃的火炬时,他们的阵形乱了,但是流露出由衷的兴奋与快乐。其实,这才该是火炬传递的意义。
也正是在那一次的火炬传递中,我突然明白了一个火炬手的职责:你自己,没有多大能量,但你可以做一根火柴,使命并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人群中的热情,这样,火柴的价值才最大化。
又过去了四年,到了北京,我们这些火柴,又该点燃什么?
由于我们头九位火炬手承担着北京火炬传递的开篇,因此一大早,我们就坐上了第一辆火炬手车,从集体驻地开进了午门前广场。
在头九名火炬手中,有起跑的杨利伟,之后的韩美林、刘恒、常昊、我和姚明等人,我将从常昊手中接过火炬传递给姚明。
传递开始,当常昊把火炬传递给我之后,我们俩用一个下围棋的方式完成了交接;接下来,我停了下来,用右手的单手指伸手向天,仰望蓝天,静默了三四秒钟,然后起跑。
这三四秒钟,时间上很短,而在我心中,却已停留了很久。
很多人懂了,不过也有人问我:&ldo;这是什么意思?&rdo;
喜欢足球的人都知道,当不幸有队友去世,他们的队友,往往在下一场比赛进球之后,用手指向天,静默几秒钟,就是为了告诉逝去的队友:&ldo;你看见了吗?我们依然在一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rdo;
同样的,我只是用这个身体语言来表达对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的追悼。
这种感受恐怕很多人都有,而我有这个机会,我该替人们表达。记得在地震后,我在四川采访,当时负责绵阳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工作的是绵阳市委办公室的熊万贵,他是一位将要退休的老公务员,也是一位入选的火炬手。然而由于地震,绵阳等地火炬传递取消,我永远记得那一天他对我说过的话:&ldo;大地震来了,我们没哭,然而当我知道火炬传递取消之后,我们哭了。&rdo;
听过这话,回到北京之后,我也曾跟有关部门反映,是否可以有所抚慰,相信和我一样为他们说情的人很多。后来,在绵阳曾安置灾民的九洲体育馆内,特意举办了一个火炬传递展示仪式,不知是否是一种安慰。
在午门前做完了这个手势,我开始出发,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由于我们是在午门到天安门间传递,因此,每人只能跑五十来米,所以我几乎刚出发,就看到了&ldo;中国的高度&rdo;‐‐姚明出现在眼前。
雅典奥运火炬传递之后,七岁的儿子穿上我的行头,来了个火炬手的造型;可惜四年过后,他好像对此事没了多少兴趣,我找不到一张他穿北京奥运火炬手服装的照片。对于这一代中国孩子,很多事情已经变得天经地义,没那么值得激动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ldo;进步&rdo;。
我与他拉了一个勾之后完成了火炬交接,而这一个勾,我俩明白含义,这是之前聊天时定下的:你们男篮好好打,不必功利地提前决定舍弃哪一场拼命哪一场,最好是从头拼到尾,不管最后第几,我们都为你们加油。姚明当时的回答很肯定很爷们儿:我们肯定每场都拼。
我喜欢这个约定,这里蕴藏着一种心态的改变。奥运不能只是一个追求功利目标的名利场,而是大节日,我们为什么不能抛弃胜负去爽一回,没准儿结果还不错。
果真,中国男篮的结果还不错。
然而跑完火炬的我自己,却遭受了一个小小的打击,打电话回家,问夫人儿子看没看直播,得到的回答让我很受伤:不好意思,睡过了,没看到……
不过,将来有一个场合,他们一定会在现场,那就是很多年后,我会把两次奥运会前传递的火炬、衣服,全部拍卖出去,用那款项,去为需要的人们做一些什么,因为,这一切,本就不属于我自己。
火炬传递,历经波折、考验之后,终于回归本质。而对于我们来说,考验才真正开始,准备了两三年的奥运直播水准合格吗?准备了七年的北京可以吗?准备了几十年的中国可以吗?北京奥运结束,我们会用怎样的文字来给出答案,又该留着怎样的记忆通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