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叶枫要在皇家理学院讲课,诺贝尔研究所几大实验室每个项目组都停了手上的工作,不管对电磁学懂不懂,甚至不管有没有接触过电,大家都来了,都想听叶枫讲课。
在研究所大部分人眼中,从小就发明篮球和自来水笔的叶枫,无疑是个天才,短短一两年时间,就让摄影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又发明了电烛、白炽灯乃至解决了酒味变异,更是传说。
叶枫也希望研究所的研究员,能够在实践的同时,多了解一些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研究水平,也鼓励他们利用这次机会,到大学里陶冶一番。
这些天他一直在整理材料,这个工作比发明困难得多,理解现有的成果,融入未来的知识,在体系化的同时,还要有充分的例证,以及适当的演绎。
叶枫一边准备讲义,还整理了一篇论文,是有关鼓式电枢的,投给瑞典科学院院报,这份明显带着工科风格的论文,科学院本来不愿意登。
负责这件事的藤普坦得征求叶枫的意见,很慷慨地提供了一笔赞助,论文在新一期的杂志中,马上就登了出来。
叶枫并不擅长学术研究,他希望通过讲课和论文,搞出一些学术成果,从而使自己,以及诺贝尔研究所,在学术界赢得一些地位,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法国的经历让叶枫知道,有的时候,社会声望也是巨大的资本,而学术上的成就,能让叶枫的身份发生变化,获得超然的地位,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让他的事业事半功倍。
就好比这次修电报线,作为企业家和发明家的叶枫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让更多的人相信,他不是在宣传自己公司的商品。
但如果他拥有科学家的身份,影响必然不同,叶枫觉得,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应该充分利用,无论是经济上、学术上还是私人关系上。
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叶枫的想法,在普通研究员眼中,叶枫是无所不能的,也似乎是无所不知,那么讲课这样简单的事情,自然不在话下。
普朗泰兴奋地走在校园的道路上,不停地东张西望,眼见到了教学楼前,忍不住大笑道:&ldo;哈哈,这就是大学啊!我也上大学了啊!&rdo;
不少研究员都和他一样,显得很兴奋,在诺贝尔研究所,他们或多或少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见证了一些伟大发明的诞生,但他们从来没有进过大学,也不认为自己是研究人员、知识分子,潜意识中,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学徒,是工匠,最多能称得上技术人员。
格拉姆不屑地瞥了普朗泰一眼,冷哼道:&ldo;大学算什么,真没出息。&rdo;
&ldo;矮子,你说什么呢?&rdo;普朗泰没听清格拉姆说的什么,也知道那不是好话,大声反驳道。
这两人一个坚持电池说,一个坚持发电说,在研究所就常常针锋相对,就算在外面,也还是这个样子。
&ldo;我也觉得,大学没什么意思。&rdo;海因里希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冷冷地说道。
格拉姆推开教室门,回头向普朗泰嗤笑道:&ldo;听到没有?大学又怎么了?大学能做出发电机?大学能和我们研究所比?大学没什么了不起!&rdo;
格拉姆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往里走,冷不防和人撞了个满怀,抬头只见两道冰冷的目光,死死地盯在自己脸上。
&ldo;呃,老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rdo;格拉姆很客气抱歉道。
&ldo;滚。&rdo;老先生怒吼道:&ldo;大学没有什么了不起,你给我滚出去。&rdo;
第四集电的革命174新鲜的教授(中)
拉姆被迎面喷射而来的唾沫星子弄晕了,伸手抹了把转动着看了看老先生:&ldo;呃,阁下,谢谢您的慷慨,给我浇这么多水,但我不是什么花花草草啊!&rdo;
&ldo;莫桑德尔教授!&rdo;藤普坦得推开油嘴滑舌的格拉姆,走到前面,躬身给老头行礼道:&ldo;教授,您怎么在这里?&rdo;
叶枫有点惊讶,没想到眼前其貌不扬的老头,竟然是发现了、、三种物质的著名科学家。
莫桑德尔是瑞典著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瑞典科学院院士,皇家理学院副院长,卡罗林医学研究所化学实验室主管,学术地位超然,在瑞典国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继他的老师贝采里乌斯之后,瑞典在世界范围最著名的物理学家。
&ldo;哼!&rdo;被称为莫桑德尔教授的老头,翻了翻白眼:&ldo;我怎么在这里?我要不在这里,你们还不把学校给我拆了?&rdo;
老头一副火爆的脾气,双手叉腰堵在门口,将眉毛一横,就是不让叶枫等人通过。
&ldo;尊敬的莫桑德尔教授,刚才真的是冒犯了。&rdo;叶枫拉住要暴走的凯瑟琳,上前行礼后,微笑着说道。
老头眉毛挑起,扫了叶枫一眼:&ldo;你就是那个自称博学,要挑战理论研究者的技工&lso;埃尔文&rso;?&rdo;
老头的语气很不善,好像两人有过节似的,凯瑟琳立马不干了:&ldo;喂,老头,你怎么说话的?什么是自称?埃尔文哥哥不是博学,是很博学、非常博学,是这个世界上最……&rdo;
叶枫赶紧伸手将凯瑟琳拉到身后,连忙道:&ldo;莫桑德尔教授怕是误会了,在下不敢称自己博学,也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知教授此话从何说起?&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