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 石勒诈降破王浚(2)
---------------
石勒在得到幽州之后的表现是十分残酷的,王浚的万名精兵被石勒下令全部杀死。十六国时期就是这样,一个政权的灭亡意味的就可能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另一方面,新生力量也许就从这样的大屠杀中得以诞生。
对于王浚的大臣,石勒的态度则不同。他在堂中升帐,不少将领都争着求见,向石勒谢罪,唯独裴宪和荀绰两个不来。石勒把他俩招来问他们:&ldo;王浚如此暴虐,我讨伐他把他灭了,诸将纷纷来谢罪,为什么你们两个却不来呢,你们不怕我杀你们吗?&rdo;
裴宪答道:&ldo;我们世代在晋朝做官,王浚尽管残暴,却还是晋朝的大臣,所以我们跟从他,不敢有二心。你如果不修德义,只是想展示你的威严的刑法,那么我们死得其分,又有什么可以逃的?&rdo;说完也不拜石勒,转身走出大帐,石勒赶上去召回两个人,向他们道歉,以宾客之礼对待。
对于王浚的宠臣朱硕、枣嵩等人,石勒当即命令斩首。查抄大臣们的家产,发现很多人都有上万家产,唯有裴宪和荀绰两个家中只有几百本书,十几斛盐米。石勒又惊又喜地说:&ldo;我所高兴的并不是得到幽州,而是得到这两个人啊。&rdo;
---------------
十三 西晋灭亡
---------------
王浚在幽州可以说是自取灭亡,像他这样的庸人加蠢货如果能在十六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存在很长时间,那才真是一个&ldo;奇迹&rdo;。并州刘琨和石勒打的交道可不算少,他不出兵救幽州,并不是因为真的相信了石勒所谓讨王浚谢罪的骗术(他原先也希望石勒真的是谢罪,但很快就知道了石勒真正的意图),他也只是看到了王浚的必然灭亡,自己不愿徒费兵力,另一方面他在晋阳方面也已经有些顾不过来了,确实有点鞭长莫及。但当石勒灭掉王浚的势力之后,回头一看,晋朝留在关东的势力,就只剩下刘琨了。这时他的东面是石勒的军队,南面是刘聪的军队,形势非常危急。
不过刘琨的信心很足,他给晋愍帝的奏章中说得可是慷慨激昂,很有气魄。他说:&ldo;自东北八州,勒灭其七,先朝所授,存者唯臣。是以勒朝夕谋虑,以图臣为计,窥伺间隙,寇抄相寻,戎士不得解甲,百姓不得在野。天网虽张,灵泽未及,唯臣孑然与寇为伍。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唯谷,首尾狼狈。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形留所在,神驰寇庭(刘琨地处汉国的主力和石勒的势力之间,虽是攻守的要地,却无法同时面对两大强敌,所以才发出这样&ldo;有心杀敌,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do;的感慨)。秋谷既登,胡马已肥,前锋诸军并有至者,臣当首启戎行,身先士卒。臣与二虏,势不并立,聪、勒不枭,臣无归志,庶凭陛下威灵,使微意获展,然后陨首谢国,没而无恨。&rdo;
刘琨以胡制胡的策略依然奏效,汉国的匈奴军好像特别怕鲜卑人似的。其中有一次,刘琨派遣一支鲜卑骑兵救援长安,因为道路不通而返,回军路上与正在追击晋军的汉兵相遇。鲜卑骑兵于是进攻汉兵,没想到原先还感觉声势浩大的汉军一看见鲜卑人来了,立刻就不战而退‐‐要知道那可只是五百鲜卑骑兵。(这其中的原因的确说不清,同是骑兵,在中原大地上相遇,如若一战,很难说谁胜谁负。我想大概匈奴人患有&ldo;恐鲜卑症&rdo;吧。)刘琨为了进一步拉拢拓跋鲜卑部,又上表请求朝廷封拓跋猗卢为代王,这个&ldo;代&rdo;就是后来那个代国的起源。(可不要小看这个代国,我想在当时大概谁也不会想到最终结束北方割据局面的竟然会是这一支拓跋鲜卑。)
当然刘琨终究只是晋朝一将,真正处境艰难的其实是在长安摇摇欲坠的晋愍帝司马邺。自他即位以来,汉将刘曜的军队几乎每年都要进犯长安,尽管屡屡被击退,但形势却在一点点地变坏。当时在长安以南的是已经占据了汉中一带的李雄的成国。关东大部落入石勒之手,汉国又控制了离长安较近的山西南部和洛阳附近的地区,远在江南的琅邪王的力量是既不可即,也不愿即。
司马睿心里明白,长安危在旦夕,皇帝的位子早晚是他的,救长安的提案即使可行,也很快会被否决掉。不过江南的晋朝人倒是有不少主张北伐的,刘琨年轻时的好友祖逖就是其中一位。可是要知道,祖逖当年北伐出兵时的景况有多寒碜,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司马睿北伐,哪知道这位晋室宗亲根本没有什么大志,只是想着偏安一隅,以求半壁江山的统治。司马睿想来想去,就给祖逖封了个豫州刺史的职位‐‐这无非是给开个空头支票而已,要知道当时豫州还在石勒的铁骑之下。司马睿言下之意就是:&ldo;这支票能否兑现,你自己看着办吧。&rdo;‐‐司马睿给的物质资助不过是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武器都不给他。
祖逖在亲王那里几乎招了白眼,却不屈不挠,还真把这北伐当回事,所以才有&ldo;祖逖中流击楫&rdo;的故事,他当时说的话可真和刘琨像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不愧是&ldo;闻鸡起舞&rdo;的好兄弟):&ldo;祖逖若不能扫平中原,决不再渡过这条大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