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胆推测他们二人当时在吃的下酒菜是烤肉或者炙肉。
原因是先主传中描述二人谈话时,记载如下–&ldo;先主方食,失匕箸&rdo;,吓得把餐刀和筷子都掉落了。这里面的匕不是军用匕首而是餐刀–人家曹操请你吃饭,你手持这种凶器不是很容易引发误会?曹操可是个对行刺很敏感的人。易先生讲刘备当时一手拿筷子,一手拿餐刀,是有历史依据的。那么,中国古代不吃西餐,用餐刀干什么呢?
割肉。
而且有所谓&ldo;割不正不食&rdo;的说法。
总不会是弄个大萝卜,刘备和曹操你切一块我切一块地下酒吧。
尝试一下,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刀,不正是用筷子夹住盘中烤或炙熟的肉块,然后用刀切割来吃的架势么?筷子不比西餐叉好操作,干这个活儿两手要精确配合才可以,是个技术工作,不能乱分心的,难怪这时候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一害怕,刀子筷子一起掉下来。
匕作为食具,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切肉小刀,一说是匙子。我比较支持匕是小刀的说法,您看刘备吃饭时候这个动作,一手筷子一手匕,如果匕是小刀我们很好理解,他在切肉呢。如果匕是匙子呢,您模仿一下这样拿法他在吃什么呢?难道是意大利面条?
我甚至有个更进一步的猜想–他们俩吃的肉是什么肉呢?
有一种可能是鹿肉。
别忘了前些天许田射猎,曹操曾经射中大鹿一头。许田射猎这件事不见于正史记载,但有存在的可能,因为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曾通过关羽之口提到此事。鹿很大,不象刘备射中的兔子不过几斤肉,所以曹操虽然是个好胃口,这鹿肉也不可能一下吃光。吃不了怎么办呢?曹操这人有诗人情调,有可能着手下把鹿肉作成肉脯,到了应景的时候,与客人(刘备)喝着美酒,就着梅子,边割自己打的鹿肉烤食边谈天,岂不是一件很有情调很风雅的事情?按照易先生说法刘备种菜可能种的是大头菜,那弄几棵来掰碎了跟着烤,这宴会的气氛就更妙了。
当然这是一个没边的想象,鹿肉作成肉脯的概率不高,多半是当场就赏了臣下。想象杨修之流扛一条丞相亲自猎杀的鹿腿回家,其荣耀若何?这在沟通感情上比送几百两金子恐怕还有效,实在是惠而不费也。
这里面要说的,是曹操的诗人气质,萨以为,这是破解第一个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刚才把那段录像重新看了一遍,原来对此事易先生也谈到过他的看法,认为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曹操可能喝多了,一不小心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另一个是敲山震虎,试探刘备。易先生这两段话真有意思,您看,他说曹操可能是&ldo;一不小心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rdo;,而不说他&ldo;一不小心把实话说出来了&rdo;,这里面可有本质的区别。
区别在哪儿呢?如果是&ldo;一不小心把实话说出来了&rdo;,过后曹操清醒过来,逻辑上第一件事就是要找茬杀刘备!因为让你知道了我心里实际怎么看你的,知道了我瞒着你的想法,你一定要戒备我的。曹操怎么能让刘备跑了呢?如果是&ldo;一不小心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rdo;,那背后的意思就含糊多了。错说了实话,是讲这种实话和平时的套话不一样,后果很严重,当然也是一种不该说的话。而不该说的话还包括别的可能,比如和慈禧太后讨论后宫干政问题,那属于说话不讲场合对象,也是不该说的话。曹操这段话,我觉得更象后者。
个人看法,曹操对刘备说的那句话–&ldo;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rdo;反映在双方心中,信息价值是不对等的。
于刘备而言,我想他的感受的确如同易先生描述的,&ldo;曹操说这句话等于挑明了,争夺天下地就是我们俩&rdo;。刘备的确胸有大志,而且是有心病的。三国志对于衣带诏事件的记载是&ldo;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rdo;后面还有一句话。&ldo;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rdo;青梅煮酒就发生在这两个未发之间。我的看法,这两个&ldo;未发&rdo;含义不同,
第一个&ldo;未发&rdo;,似乎是表示知道,但没有参与,也没有揭露的意思。此时曹操有恩于刘备,也是刘备的上级,发现这样的阴谋向有关部门举报是正常的,但刘备没有这样做。对这个&ldo;未发&rdo;,萨和易先生理解有些不同,易先生说这里的&ldo;未发&rdo;是&ldo;没他什么事&rdo;。我的理解如果没他什么事儿,陈寿一个脑子很明白的家伙不会突兀地在《先主传》加进来这句话的,既然插进这句话来,这事儿肯定和刘备有关系。什么关系呢?取上下文看,很象是知道但没有参与的样子。(第二次呢?这个下面再说)
不过就是这个&ldo;知道&rdo;已经很有问题了。衣带诏是什么性质的事情?杀曹操阿!曹操在这种事上很睚龇的–换易先生应该也一样,我的脑袋问题啊。就算你不参与,知而不报也没好下场。荀彧如何?和曹操何等亲密的关系,按照《献帝春秋》的说法,他的死和知道伏皇后写求援信给伏完却没报告有很大关系。刘备有个特点,他对曹操认识得特别清楚,我们说这也叫英雄相惜吧,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