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祖珽和陆令萱反目成仇,被赶出了城,不久高长恭又被大齐国主高纬逼杀而死,大齐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怨声载道,军中也是人心惶惶,士气低迷,这直接导致前线连战连败。
‐
十月,吴明彻攻占寿春、淮阴一线,大军越过淮河,直杀徐州彭城。律光趁此良机,扫清了洛阳外围。开始猛攻洛阳城。
十一月,李丹赶到河阳,以韦孝宽为行军大元帅,李穆、李曜、司马消难为前中后三军行军元帅。领二十行军总管,二十万大军,向晋阳发动攻击。
大齐三面告急,岌岌可危。
十二月,独孤永业支撑不住,向斛律光投降。洛阳失陷。律光指挥大军,分从黄河南北岸直杀城。
同月,韦孝宽指挥大军攻克晋阳,飞速越过太行山,杀奔大齐都城。
正月,斛律光和韦孝宽两军会合于城城下,集结三十万大军狂攻城。半个月后,高纬投降,大齐灭亡。
谁都没有想到大齐如此不堪一击,它的迅速灭亡让天下形势骤然大变。
李丹、斛律光和韦孝宽率领大军走进了城,但此刻他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江左。
律光建议乘着吴明彻正在攻打彭城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路南下,把吴明彻包围在彭城。吴明彻有十万大军,而且都是江左主力,全歼了吴明彻,江左等于坍塌了一半,将来攻打江左可以事半功倍。
李丹从其计,也不管河北和幽燕了,那些州郡虽然都还控制在高氏宗族手里,但大齐的军队已经所剩无几,他们除了投降根本没有出路,不足为患。
这年二月,李曜、斛律羡率军北上,劝降各地州郡。
律光、李穆、侯莫陈则率铁骑大军三路南下,韦孝宽率步军主力随后渡河,直杀彭城。大陈人措手不及,吴明彻被围彭城。其后律光的铁骑一直杀到了长江北岸,把大陈人又赶回了江左。
五月,吴明彻投降,大陈十万北伐大军全军覆没。
这个时候,突厥人从震骇中惊醒过来,他们的使者十万火急赶到长安,要求李丹即刻停止攻击,如果大周的军队横渡长江,他们的军队就南下长城。
西突厥地小叶护玷厥甚至亲自赶到长安,督请李丹撤军。
李丹遵从盟约,停止了攻击,集结主力屯兵于长江一线,并开始清剿河北境内的叛乱。
大周国主预感到自己的国祚岌岌不保,他不顾李太后的反对,和一帮心腹大臣密谋诛杀李丹,结果事情泄漏。
李丹不动声色,静待大周国主发难。就在这时,从天山传来消息,室点密病重,危在旦夕。李丹随即以此为借口,带着三位夫人和孩子急赴大漠探望室点密,昭武江南也随行返回天山。
两个月后,大周国主在部分大臣的支持下,发动兵变。韦孝宽、李穆、李晖等人全部被抓。
早就做好准备的斛律光发动了凌厉一击,血洗长安。随后斛律光召集韦孝宽等人联手逼迫大周国主退位,把帝位禅让于李丹。
室点密病逝而死。
依照室点密的遗命,李丹迎娶昭武江南为正妻。
这年十月,李丹返回长安,继帝位,国号秦。昭武江南为皇后,李统为太子。
室点密死后,玷厥成为西突厥可汗,继续指挥大军攻打波斯,但西征胜利之日却遥遥无期。
三年后,大陈国主病逝,陈叔宝、陈叔陵、陈叔坚三兄弟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
李丹随即下旨,攻打江左。他亲自赶到寿春坐镇,斛律光、韦孝宽、李穆、李曜分领四路大军,水陆并进,两个月内攻克建康,七个月内平定除岭南外的江左诸州。
华夏一统。
又过了两年,大漠上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灾情极其严重。突厥汗国向中土大秦求援。
这时大秦朝堂上有两种截然想反的声音。
一种认为应该乘机卡住突厥人地脖子,置他们于死地。这种办法的后果可言预见,几十万突厥大军会南下掳掠,战火将在西北边疆燃烧,而刚刚一统的大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大规模的作战可能会拖垮中土,相比较而言,另外一种意见更有说服力,那就说维持盟约,尽可能给突厥人提供援助,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
昭武江南和阿史那西海在这场争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一方面说服朝中强硬派大臣,一方面积极促成大秦和突厥人地谈判,让双方的盟约得以维持,尤其是丝路利益的重新分配,更是让大秦在未来的时间里获得了惊人收益。
突厥人在大秦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天神似乎要惩罚他们,竟然连续三年大干旱,突厥人在痛苦和死亡中煎熬,而大秦人的援助毕竟有限,加上路途遥远,援助的物资到达大漠后往往所剩无几。
战争终于爆发了。
这一仗打了四年,李丹依靠和西突厥人地牢固联盟,击败了东突厥人。当佗钵死后,东突厥完全分裂,艰苦的战争才告结束。
西突厥人攻占了巴克特里亚,但波斯人的反攻非常猛烈,双方年复一年,一直打了二十多年都没有结束。
中土结束了三百多年分裂的苦难,休养生息,渐渐强大,成为天下霸主。
这本书写得非常失败,虽然有诸多书友地鼎力支持,但我还是坚持不下去,草草结束了,在此向所有支持我的书友说一声抱歉,感谢你们的支持,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