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居正没有告诉他,但他知道,就在去年,他刚即位那几个月,国库支出完各地军费,以及营建昭陵的银两之后,紧张到甚至付不出官员的俸禄,只能用苏木和胡椒代替。
有官员度日不过,是他让冯保派人偷偷送了些银子过去。冯保回话说,幸好去的及时,人已经悬在了房梁上,晚一刻就要出人命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国家陷入了百姓长期吃不饱饭,国家年年入不敷出的境遇。
朱翊钧想起了他的皇爷爷,一辈子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想要如汉文帝那般天下大治,却被大臣以年号嘲讽“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他的父亲则是另一个极端,什么事都不管,全都交给大臣,看起来似乎因为推行新政,有了一些转机,但国库仍是年年赤字。
“大伴,朱翊钧叹一口气,问冯保,“你说,大明真的可以如书中所说,使天下大治吗?
“……
这问题问得,冯保都不知道从何答起。在皇上面前违心的说几句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哄他开心当然可以,但没什么意义。
朱翊钧见他又不说话,便笑道:“大伴什么时候说话也开始瞻前顾后了?
他转头看向冯保:“在我面前,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冯保轻轻摇头,温柔笑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天下共主,若能励精图治,恭俭以济斯民,天下大治只是迟早的事。
朱翊钧说道:“对于张先生提出的新政,我倒是有一些想法。
冯保笑道:“陛下何不与元辅商议?
朱翊钧摇头:“张先生不会答应。
冯保好奇,究竟什么改革意见,是张居
正这么激进的改革家都不会答应的。
他感觉到朱翊钧强大的表达欲,愿意充当那个倾听者,便说道:“那陛下就和我说说吧。
朱翊钧拉着他走进暖阁,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冯保越听越惊讶,他提出的这些改革方向一个比一个前,其实也只是个想法,要实施起来也有诸多困难和阻碍,难怪他认为张居正不会同意。
冯保能明显感觉到,朱翊钧的思想受他的影响颇多,但他也不敢断定,这一定就是好事。
朱翊钧是个急性子,但改革偏偏不是件急于求成的事情,欲则不达,物极必反,历史上张居正人亡政息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以史为鉴,任何一次改革,但凡太过激进,想要一口气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秩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缓和推行,徐徐图之,尽量调和各方矛盾,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有希望达到理想效果。
改革需要坚定信念,而不是急于求成,激化矛盾。
朱翊钧坐在炕上,身体后仰,双手撑在身后:“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的想法也未必成熟,且再等等吧。
冯保惊讶于在他口中能听到“再等等吧这样的话,十四五岁的孩子,当了一年皇帝,竟是展现出几分少年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