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士兵们还在战壕里面喝着小米粥啃着干粮,就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喊道:“鞑子上来了!”
听到这话,所有的士兵扔下饭,端起了天阙铳就上了战壕,机灵点的随手揣了两个大饼放到胸前,仗一直打了一整天,在鞑子撤下去的间隙,饿得肚皮都瘪了的士兵羡慕地看着变战斗边啃着干粮的士兵,直流口水。
鞑子起得还真早!
古语就有三更造饭,四更出击的传统,虽然昨晚才到,而且还安营扎寨了半个晚上,但是,几个时辰之后,士兵们就恢复了体力,吃饱了饭,天刚亮,趁着对方没有防备,就势摸了上来。
昨晚更苦了阿鲁,他的军队,一晚没有休息,将回回炮和床弩,都已经安放到了指定的位置上。将所有的零件从车上搬下,组装起来,将几万士兵累得够呛。
天亮了,回回炮和床弩的阵地,也已经安放完毕,一会儿,就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守军以沉重的打击。
张阳站在城头,望着远处那朦朦胧胧的地方,那些灰色的蠕动的东西,就是鞑子在列阵前行。
要是有望远镜就好了!张阳暗下决心,等打下了平江之后,一定要找个烧瓷器的地方,将玻璃烧出来,制作成凸凹透镜,分发到各个指战员手中。
天渐渐地变亮,鞑子离己方也越来越近,只有几里的距离了。
北方,东方,南方,三个方向上,鞑子在一起进攻,究竟哪里才是鞑子的主攻方向,还是鞑子决定同时攻打三个城门?
施耐庵屹立在张阳的身后,一会儿,战斗打响之后,作为最高指挥者,心理承受的压力,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脱脱也站在全军的最高处,看着军队开始缓缓向城头移动。
最前面的,是从中书省抽调过来的守备队,他们一直都在与各路反贼打仗,战斗力仅次于侍卫亲军,他们虽然没有装备火铳,却装备了另一种远程武器:一窝蜂。
这是一种“多发齐射火箭”。将三十二支火箭安置于一个口大底小的火箭桶中,桶内安置两层格板,用于火箭的定位和定向,同时又将各支火箭的火药线集束在一起,点火后众箭齐飞,发射面有数丈之宽,非常类似现代的火箭巢。
体积也不是很大,两个人抬着就行,作为进攻时强有力的支援火力,而且,射程达到了近两百步。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是一种一次姓使用品,点燃之后,火箭发射出去,桶也就宣告报废,相比其他兵器,这是种消耗品,为了打这次仗,他们将全部家底都掏光了:三万人的中书省军队,足足携带了五百具这样的一窝蜂。
要是双方都在平原上,这种武器可以给予对方最大的杀伤力,调整角度,射到城头也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对于躲在战壕里面的守军来说,这种武器,效果就一般了,因为战壕只有两尺宽,这是一种面杀伤武器,大部分,都会落到平地上。
脱脱为了一战而克,也算是下了血本了,不但将行省中最精锐的中书省军队带了出来,连回回炮都准备投入进攻。
用精锐部队打前锋,虽然在攻城的过程中,首批蹬上战场的士兵伤亡会非常大,但是,毋庸置疑,效果也是最好的,一攻而克,这是最好的结局,否则,陷入同对方反复的夺城战的话,会严重影响己方的士气。
攻城,永远都是攻的一方伤亡大。
要么不动,要动,就罄尽全力,这是脱脱的策略。
跟在这批队伍后面的,是陕西四川行省的各路军队,他们的战斗力,明显就要低了,但是,他们的人数非常多,有五万多人,到时候,只要在后面布置督战队,让后面的士兵使劲向前涌,前面的士兵不拼命也不行。
攻城部队的两侧,是侍卫亲军组成的骑兵军团。他们主要承担诱敌任务,同时保护两翼的安全,尤其是防止从高邮湖上出现的敌人。
此刻,天已经大亮。
北面严阵以待,东面和南面,也是阵势宏大。
东面的是各个可汗国调来的军队,他们有的穿着皮袍子,露出半个肩膀,有的全身用一块布包住,只露出脑袋。他们身材魁梧,让守军无地自容。
虽然没有火器,但是,他们高举着狼牙棒等武器,毫不畏惧,他们的任务,佯攻城头,牵制对方的守军,要是能将外面壕沟里的敌人消灭了,那就是额外的战果。
而南面的从南方各行省调来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一种压迫人的气势,他们大部分都是草草成军,相比那两支部队,战斗力明显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战后,不禁让其他将领羡慕汤和,怎么他每次运气都那么好!
“从四周的军情上来看,这次鞑子主攻的对象,仍然是北城门。”施耐庵说道。
“一会儿,鞑子的回回炮布置到哪里,哪里就是主攻方向。”张阳说道。想要获得突破,回回炮那强大的攻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不如,我们将卞元亨的水军调到北面支援吧。”施耐庵说道。
“不着急,水军是我们最后的支援手段,在鞑子没有使出全力之前,我们不能暴露全部的家底。”张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