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前面急急的抬来一个轿子,前后开路的都是衙役,那轿子里坐的人是谁,不用猜也知道了。
“让队伍停下来。”尹氏低低说道,她当然也能喊停,可她觉得,这次小四才是送粮的主事,她得为小四立立威。
“停!”喜清欢停了下来,抬起了右手朗声喊道。
“停!”身后的队伍立即停下,并传来越来越远的通报声。
前面的轿子这时也停了下来,轿帘打开,出来一个大腹便便身穿官袍的中年人。
“看袍服应该是定康县的县太爷。”尹氏瞧了一眼便低声提醒喜清欢。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喜清欢皱了皱眉。
“自然是要上前行礼的。”尹氏微微颌首。
喜清欢明白了,立即走上前去,尹氏落后半步跟着,到了那人几步远处,喜清欢和尹氏双双行礼,却没有跪下磕拜。
那位大人也不在意,微微一笑,问道:“来的可是南林王府上九小姐?本官收到朱先生的飞鸽传书,已在此恭候数日了。”
原来是朱先生安排的,喜清欢立即道了谢。
“驿馆已经备下酒菜,还请九小姐移步,休整一夜再上路不迟。”这位县太爷倒是客气,笑眯眯的没有一点儿架子。
“多谢大人盛情,只是,送粮之事不敢懈怠,待民女回程,再设宴答谢大人。”喜清欢可不想待在这儿,能早一时是一时,她现在都巴不得马上飞到那边去了,怎么可能还在这儿住一晚。
“九小姐,眼见今日天色微变,只怕夜间会有大雨,此时赶路不宜啊。”县太爷指了指晴空万里的天,语重心长的劝道。
“如此……”喜清欢抬头瞧了瞧,事实上,今早下船时便听梁成提醒过今天可能会有雨,只是,这会儿还没下不是?一晃眼,她看到尹氏在边上微微摇头,她立即说道,“如此还得劳烦大人指点一下何处有卖雨具?”
县太爷见她这样坚持,心里微恼,想他堂堂一个县太爷,要不是看着朱先生的面子上,他何必对着一个小姑娘这般卑躬屈膝?
“来人,带九小姐去置办雨具。”想到这儿,县太爷干脆招过一个捕头,让捕头去操心这些事,自己则对喜清欢点点头,坐轿回去了。
送走了县太爷,喜清欢招呼了阿虎过来,让他跟着捕头一起去置办雨具。
这时,边上有人喊了一声:“于捕头,我铺子里还有二十件蓑衣,愿捐于这位姑娘。”
“于捕头,我铺子里还有两匹刚刚制好的油布,可作于遮盖粮食之用。”另一边也冒出来一个老头子。
“我家还有十顶斗笠……”
一时,不断有人冒了出来,把捕头团团围住。
“敢问这位姑娘是护国公的什么人?”喜清欢的左边方向大步走来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身后跟着十个镖师打扮的壮汉,别看人有些年纪,可瞧他精神奕奕声如洪钟,走到喜清欢面前抱了抱拳,朗声问道。
这一问,顿时让身边一下子静了下来,众人皆好奇的看着喜清欢,等着她的回答。
“护国公,是我的爷爷。”喜清欢含笑回答。
“那……姑娘是六将军的女儿?还是大公子的女儿?”老者大喜,打量了喜清欢一番,又犹豫的问。
“家父喜守业。”喜清欢也有些惊讶,可见这位老者对她家的事还是挺清楚的,“老伯认识我爹?”
“老将军是我的救命恩人,他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我自是一清二楚,只是,不曾见过,当年车云国之战,我们都听说大将军、二将军、四将军、五将军殒了,而大将军的女儿如今算起来也有三十多岁了吧?故此,我猜姑娘是六将军的女儿,或是大公子的女儿。”老者解释道。
“我爹和我大哥如今都在三峪关,待我见到他们,定向他们转达老伯的好意。”喜清欢以为他只是来认亲的,便笑着说道。
“姑娘,你们是给六将军送粮的?”老者点点头问道。
“是。”喜清欢没有多解释什么。
“此去三峪关山路重重,若喜姑娘不嫌弃,我等愿尽绵薄之力,护送你们过山。”却不知,老者竟是来自告奋勇的。
“啊?”喜清欢一时惊愕不由愣住了。
“当年,是护国公在边城救下我雷中英一命,我雷中英才有了今日,当年,喜家各位将军为了我们百姓纷纷战死,今日,喜家余下的各位将军又为我们百姓重披战甲。”老者有些激动,冲着人群便喊了起来,“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喜家军做些事情?”
“没错,护国公是好人,是我们的好将军。”
“我们别的做不了,送点儿粮食还是可以的。”
“我愿捐粮十担……”
“我愿捐衣百件……”
人群又纷乱了起来,喜清欢看了看尹氏,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应对。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