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逝去的武林纪录片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隔了几天又看李仲轩打拳,李仲轩当时对古拳谱&ldo;消息全凭后脚蹬&rdo;有了领会,正在揣摩全身整体发力的技巧,打拳频频发力,很是刚猛,尚云祥打断他,说:&ldo;动手可以这样,练拳不是这样。&rdo;

他说练形意拳时,要如捉虾般,出手的时候很轻快,收手的时候,手上要带着&ldo;东西&rdo;回来,这&ldo;轻出重收&rdo;四字便是练拳的口诀,千金不易。

有一次尚云祥看人练拳看得高兴,两手抱在额前,浑身左摇右晃,节奏上好像在跟着练拳的人一块比划。李仲轩就问他:&ldo;老师您在干嘛?&rdo;

尚云祥答道:&ldo;练练熊形!&rdo;

形意拳有十二形,从动物动作中象形取意而出的拳法,极为简练,一式也就一两个动作。在十二形之外,还有一式叫&ldo;熊鹰合形&rdo;3。形意拳的所有招式都起源于它,但传授时往往最后才教,也往往只说&ldo;老鹰俯冲,狗熊人立&rdo;,是一俯一仰两种动态连贯。

个别拳师还有独立的熊形、鹰形,其架式与合演中的熊、鹰略有不同。李仲轩问:&ldo;您这也是熊形?&rdo;尚云祥笑了,说:&ldo;我这个熊形与众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树上蹭痒痒。&rdo;

见李仲轩一脸诧异,又说:&ldo;你不是喜欢发力吗?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rdo;

与唐维禄一样,尚云祥也是一散步就是一天,喜欢到繁华的地方去。李仲轩说:&ldo;唐老师喜欢到有树有草的地方去。&rdo;尚云祥说:&ldo;我有我的道理呀。&rdo;

马路上人很多,人人走的方向都不同,正好练&ldo;眼观六路&rdo;,而且视线打开了,心态也会随之开阔,尚云祥逛一圈繁华闹市,心情反而会很轻松。4

尚云祥晚年名气已很大,比武、来访的人非常多,有时想睡个午觉都不行。一次李仲轩跟随尚云祥出门办事,路上,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打闹,尚云祥就停下来看了半天,还蹲下来伸手逗小孩,李仲轩催促他不要耽误时间,尚云祥起身说:&ldo;我练拳一生,还不如这俩小孩。&rdo;很让李仲轩莫名其妙。

办完事后,在回家的路上,尚云祥说:&ldo;古人讲,武者不祥。练武人太容易陷进是非中,还不如不学武,就算学了,也最好一辈子默默无闻,有一分名气,便多一分烦恼。小孩想打就打,打完就没事了,不是挺令人向往的吗?&rdo;

说到这儿,他一拍李仲轩,又说:&ldo;看来练拳就得晚上练,让谁也不知道。&rdo;

【注释:】

『1太极打法五字经诀:

披从侧方入,闪展无全空,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歉含力蓄使,粘沾不离宗,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软非用拙力,掤臂要圆撑。搂进圆活力,摧坚戳敌锋,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

2八卦掌应敌变化总纲:

动敌之将动,静敌之先静,敌刚我柔,敌老我逸,敌退我进,敌动我动,动中观敌,动中运便,敌来我攻,破攻并进,敌来我解,而后还击,敌不动我也动。

3光绪二十九年(1903),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师兄车毅斋等商议十二形拳的排列序次,将龙虎二形作为开始,将鹰熊二形作为结束。龙虎二形把&ldo;起落&rdo;一分为二,表示演绎,而鹰熊二形把&ldo;起落&rdo;合二为一,表示归纳。所谓&ldo;龙虎为开、鹰熊为合&rdo;。自此,龙虎合具形态,而鹰熊成为一招,称为&ldo;鹰熊合形&rdo;。

4三性调养法:

何为三性?盖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此三性为艺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时常观察,耳中不时常报应,心中不时常惊醒,则精灵之意在我,所谓先事预防,不致为人所算,而先失机之虞也。

此心应事,如快刀断水,明镜照物,斯其灵明之得,渐入融和澄洁境界。平日如此使惯熟,则静坐时,格外清明,功夫易致,所谓炼己必于闹处也。』

这般清滋味

我年轻时拜师尚云祥学形意拳,许多年以后,听说老师的拳法被人们尊为尚式形意。近来有武术爱好者来访,询问名为&ldo;尚式&rdo;,凭的是哪些不同?一时竟找不出简明词汇作答。因为当年学拳只求有没有进益,从未想过这一问题,师徒间闲聊很多,但不曾有尚老师将自己的拳法与别人对比的记忆。

现今人们是如何将尚式形意与别种形意拳作区分,我几十年一个庸碌闲人,对此毫不知情。根据当年在尚老师身边的体会,尚式形意的形与意,只能授者身教,学者意会,如果勉强以文字描述,那么形就是&ldo;无形&rdo;,意就是&ldo;无意&rdo;。这不是老和尚打无聊机锋,而是练武事实。

在形上讲,有的武术爱好者,一听到&ldo;尚式形意&rdo;,首先认为在架势上肯定有很大不同,纠缠在&ldo;前脚是直的还是歪的?后手是抱在腰前还是跟在肘后?&rdo;一类问题上。固然,之所以为尚式形意,招法上肯定有独到处,但那不是关键,它是尚老师练武多年自然形成的,绝不是为了开一派,为了有别而有别。平衡匀称是人体的本能,对老架势改得再离谱,打多了也会像模像样,如果这样就算开一派,岂不成了玩笑?

尚老师的名言是&ldo;练功不练拳,用劲不用力&rdo;。不去探讨架势背后的道理,眼光局限在架势里,就是刻舟求剑。有人从力学角度分析尚式形意的架势,认为改动是为了发力更为合理,或是根据尚老师的体型,认为变招是为了适合矮胖人,此说或许有它的道理,可惜尚式形意用劲不用力,从力学上分析,是错动了脑筋。

从打法的角度去分析,如燕形,别派用的是肩,尚式用的是腿,打击部位不同,当然姿势不同。其实,尚式形意的一个燕形打出来,用用肩,又有何不可?它又不是拳击,下钩拳只能击下巴,刺拳只能击面。一个姿势摆出来,从头到脚都能打人,一个姿势顶一百个姿势用,这才是形意拳,否则光凭五行十二形那几个姿势,又怎么能成为三大内家拳之一?

而且凡形意拳,一个姿势都有练法、打法、演法三种变化,书本上没有,只有拜师后,才能知道周全。书上所谓的固定套路,往往是打法、练法、演法混淆在一起,凑成一套,以它去比较尚式形意的异同,又如何能识别得清楚?比如有的拳谱上的劈拳起手式,是用后手摩擦前手小臂内侧,此处有经络,摩擦起来有健身作用,是练法之一;再如前臂高探平展,两手慢慢回收,都是在健身,没法用于比武的。要比较,得三法对三法地比,颇为繁复,本文就不作此工作了。

那么究竟尚云祥&ldo;用劲不用力&rdo;的&ldo;劲&rdo;是何物?无法直接说清,只能借助于比喻。用力好比用一个指头打人,用劲好比用整个拳头打人‐‐还是说不明白,只好再举例:形意拳古谱上有一句赫赫有名的歌诀&ldo;消息全凭后脚蹬&rdo;,如果理解成以蹬脚跟发力出拳,十个人练十个人会震得后脑生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