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今天你感到幸福了吗 > 第52章(第1页)

第52章(第1页)

面对这样一个场景,我似乎有一肚子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这校车,不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跨越着世纪地接送着孩子,陪着他们成长,而且,还运送着温暖与责任。

后来有人问我一个问题:&ldo;你希望《岩松看美国》这个系列节目拥有一个怎样的收视率?&rdo;我的回答是:&ldo;如果有一天,在中国的一个又一个乡村,开出一辆又一辆黄色的校车,那是我们最高收视率所在。&rdo;

一个平常的演讲及并不平常的反响

去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是一段与节目没太大关系的小插曲,没想到,却成为&ldo;看美国&rdo;过程中一个迅速被放大的事件。如果统计其影响力,可能会超过《岩松看美国》中的很多节目,这一点,让我大感意外。

这是耶鲁大学校园里张贴的海报,上面印着我的大头像和演讲主题:美国梦,中国梦。

邀请并不复杂,一个曾经在《东方时空》工作过的同事,后来赴耶鲁留学,听说我要去美国,校方很感兴趣,让她问我是否可以在耶鲁给学生做一场演讲。我没觉得是一件怎么复杂的事情,如果时间和行程方便,就去,如同在国内为大学生服务一样。

讲什么主题,偶尔会想,直到有一天,&ldo;中国梦&rdo;这三个字跳进脑海,我知道我找到了关键词。接着回头一想,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从出生到十岁,从二十岁到三十四十,每一个十年的点,都能找到中美之间的纠结之处,并有一种历史进程在其中。行了,就这样,既然人们总提美国梦,那我就去美国讲讲中国梦,而结构与方式用我四十年人生中的每一个十年作为支撑,把自己放进去,讲人讲故事,人们容易听进去,不那么累。

当然,在这样的选择背后,我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我一直觉得,长期以来,我们很多的对外宣传与沟通是失败的。或许,正是&ldo;宣传&rdo;二字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概念、口号满天飞,自说自话,别人听着一头雾水又或者心生反感,我们似乎只为完成自己的宣传任务,而不去想是否有效果,别人是否愿意听或听得进去。

其实,回到人性回到心灵回到符合规律的沟通,是我们必须完成的转变。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松弛下来,更多寻找与别人共同的地方,而不是相反。所以,我认为所谓&ldo;讲演&rdo;,只是去和美国的大学生们聊天,讲一讲我的真实想法,没必要像写论文一样去周吴郑王地一本正经。也因此,在有了主题和讲述方式之后,我连稿子都没有准备,一切顺其自然吧。

耶鲁很重视,现场爆满,还拒绝了很多后来想进入的人。我就像平日在国内大学里一样,轻松、幽默地讲述着与中国梦有关的故事,之后大家陆续提问,怎样尖锐都可以。

演讲结束后,学校举行了一个小冷餐会,三个细节让我难忘。

一位美国的母亲,穿着大红色的中国唐装,从头到尾都在认真聆听,之后她来到冷餐会要求与我合影。原来,她的儿子在耶鲁毕业后,由于金融危机,在美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在中国上海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工作。于是,这位母亲从此关注中国的一切,相信不多久,我与她的合影会发送到她远在上海的儿子那里。

一位日本留学生听完演讲后专门过来感谢我,他非常真诚地对我说:&ldo;谢谢你们制作了《岩松看日本》,这对我们两国都有用。&rdo;

耶鲁大学的校长助理,一直操持这次演讲的来自中国的王大姐终于如释重负,她告诉我:其实一直是担心的,怕你像很多人一样,讲台上一站,宣传味儿十足,一会儿说走一半听众,没想到,你会这样讲,反而让人听得感兴趣,以后我对请中国的嘉宾就更有信心了。

听过王大姐这话,我一直不知道,该当批评还是当表扬。难道说人话并真诚沟通竟如此奢侈?我愿意相信,这种局面早已改观,今后的演讲者会更自然更松弛。

演讲之后,我们继续着美国行程,没想到,几天之内,国内媒体与网络迅速放大了这个演讲。这么一看,世界真是平的,看着众多&ldo;顶一下&rdo;的支持者,我突然觉得,之前再认真点儿就好了!不过,不会的,因为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有了功利之心,事情反倒蛮拧了。

也有人问我:&ldo;代表谁啊,官方吧?有上面要求吧?&rdo;面对这种惯性的思维,我只有苦笑。大家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几天后国内网上的视频流传,让我面临了不大不小的麻烦‐‐还在美国的我们,接到质询:你们违反规定,演讲没有报批,要说明情况!

天!演讲需要报批?我真的不知道,后来,几次来往解释,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估计这是一条沿用了多年的条令吧。执行任务的员工总要核查一下,按规定办事,理解。不过,这规定,如果真有,以后得改改吧,我怕它已有些过时。

美国古典,中国现代

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生活工作节奏快,都市霓虹闪烁,二十四小时不夜城不眠不休,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群中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

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现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的关系却已不算太大。

在美国的很多城市里,过了晚上八点找饭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餐馆都已关门,过了九点十点更难,街上到处都很安静,包括纽约也如此。上班的日子里很难见到酒吧爆满夜夜笙歌的情景,只有周末会热闹一些。对于我们这些没时没点儿的电视人来说就苦了,于是有人开始怀念起中国来:&ldo;要是在咱们那儿……&rdo;可毕竟是在美国,只好靠司机的经验去寻找餐馆。当然,也有聪明的指引:去唐人街吧。果真,过了十点找饭吃,一进唐人街,灯火辉煌,看样,中国人还是把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

大城市如此,美国的诸多小镇就更不用说了。天黑不一会儿,小镇都静得让外来人心慌,只好赶紧找到旅馆,算是找到了可依靠的地方。不过,一家又一家住户窗户中透出来的灯光,告诉你美国人的温暖所在。

在美国采访期间,我进过很多美国大公司的办公室,装潢风格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惊人地相似,几乎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家人的照片,其乐融融的合影透露着美国人的家庭观念。一次是偶然,两次是感慨,当我一次又一次看到如此相似情景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美国社会运行的基础以及美国人心中最珍贵最善良的角落。这景象,也成为我从美国回来之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以上的情景,绝不仅仅出现在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比美国更甚,家中的电视小得可怜,甚至很多家庭还用着录像机。人们的脚步纷纷慢了下来,生活,占据了生命的上风,而观察人群中的眼神,有一种单纯和干净的东西,人们似乎变简单了。于是你会感慨:可能所谓的现代化时间长了,并不意味着向前走,而是回身寻找,重新回到人的心灵,回到生活与生命本身。无论欧洲还是美国也包括日本,环境都再度清洁起来,蓝天白云出现的频率,大大多于我们,显然,一旦心灵与生命被尊重,自然也必被尊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