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姚梦的调查,陈队长采取严密封锁消息的方式,陈队长本想通过姚梦看病的医院给姚梦安排一次会诊,通知姚梦到医院去复查,旨在取得姚梦的血样和死者指甲里的唇膏进行dna的鉴别,达到最科学的认定。
然而,在医院院部了解到,姚梦此时就生病住在医院里,并且也了解到她住院的原因,由于暴力导致了流产,虽然陈队长不知道在姚梦夫妻之间因为什么原因发生了多么激烈的矛盾,但是,他推论事情一定是严重的,严重到使他们夫妻反目,婚姻走上了崩溃的边缘。
这天下午,陈队长和小王走到病房门前,病房的门虚掩着,里面很静,隔着一条不大的门缝儿,小王向里面了望了一眼,指着躺在病床上的姚梦说:&ldo;队长,就是她。&rdo;
陈队长轻轻推开病房门,走进去几步,立在离门不远的地方,同姚梦的病床隔着一段距离,他抬眼望去,姚梦半躺在病床上,张着一双抑郁的眼睛望着窗外,眼睛一动不动,两只手放在胸口上,头发有些散乱地遮住了她大半个前额,她优雅,娟秀,脸色虽然苍白,眼睛虽然充满了凄楚,但她依然美丽,反而增加了一种忧郁的美感。她的眼睛是清澈的,眼神是和善的。陈队长微微地愣了一瞬,他不得不承认姚梦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不但美丽还透露着清纯、善良,眼睛里没有邪恶,没有杂质。
陈队长略微皱起了眉头,他心里突然感觉这样的女人不会去杀人,也不会去盗窃遗产,但当刑警多年的陈队长知道,一切还需要事实说话,感觉无法摆到台面上来。
姚梦似乎感觉有人站在门旁,把眼睛从窗外调转过来,带着疑惑、飘忽的眼光注视着他们,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又闭住了。
陈队长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门边立了片刻,他没有任何表情,然后转过身去,快步走出了房门,小王看见陈队长走了,向姚梦挥了一下手,表示只是随便看看,并无其他事情,也紧跟在陈队长的身后走出了房门,在他关上房门的一刹那,他看见姚梦的眼睛又转回到窗外去了,似乎并不想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来干什么?那眼神里带着浓浓的忧伤和凄楚,小刘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
离开病房,陈队长紧闭着嘴,暂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小王看了看陈队长的脸色犹豫地说:&ldo;队长,这么雅致的女人,不会杀人吧?&rdo;
陈队长脱下医生的白大褂瞥了他一眼说:&ldo;能看出来吗?&rdo;
小王接过陈队长的白大褂,连同自己的一起挂在医生办公室的衣架上,甩了一下头发说:&ldo;有时候人长的样子也很能够说明问题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姚梦的眼睛很善良,虽然带着忧郁,但很坦然,既不带邪气,也不带媚气。&rdo;
&ldo;你观察得倒挺细致。&rdo;陈队长扭过脸重重地看了小王一眼,拿过皮包向外走。
小王追过去,进一步试探说:&ldo;我看她神情特别的忧伤、抑郁,如果是杀了人的人,不会是这种表情的。&rdo;
陈队长说:&ldo;应该什么表情?&rdo;
小王继续大胆地说:&ldo;她的眼神包含着委屈和破碎,好像失去了什么?如果是一个窃取了巨款又杀了人的人,眼神不应该是伤感的,而应该是得意的、侥幸的,或者是恐惧、忐忑的。反正不应该是忧伤和凄惶,让人看了心里发酸。&rdo;
陈队长继续急匆匆地向医院大门走着说:&ldo;你这种情绪可不行呀,我们不能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办案。&rdo;
小王低下头说:&ldo;这点我知道。&rdo;
陈队长说:&ldo;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rdo;
小王说:&ldo;我觉得不会是她,您试想,在恐吓案里她就是受害者,如果有人冒名顶替盗窃了遗产,她又是受害者,也就是说,有一个人一直把矛头指向她,这似乎很合乎逻辑。&rdo;
陈队长没有停下脚步低语了一声说:&ldo;但愿吧!但,我们要看证据。&rdo;
从医院取到姚梦的血样,陈队长立刻用姚梦的血样与死者指甲里的唇膏进行了dna鉴定,陈队长知道dna的这个结果很重要,不但可以突破谁是杀害银行主任的凶手,还可以侦查出窃取遗产的人,可以使大雨中的女人显身。
案中之案(2)
血样被送走以后,陈队长就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姚梦作为最大的嫌疑对象,取到她的血样,就意味着要揭开大雨中神秘女人的面纱,银行里戴着墨镜,围着沙巾女人的庐山真面目。而陈队长的心里并不轻松,反而感到沉甸甸的,他不多讲话,脸色肃穆,只是一支支地吸着烟,脸上丝毫没有放松的表情,警员们都拿眼睛瞟着他。小王走到他的跟前关切地说:&ldo;队长,别着急。&rdo;然后倒了一杯茶水放在他的面前。
对于姚梦的侦破,是在秘密中进行的,陈队长并没有对司马两兄弟透露半点消息,更没有告诉他们银行主任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他杀,遗产案牵扯着一件谋杀案,这个结论暂时还处在推理阶段。
陈队长让小王找到司马文奇以银行要进行核实凭证上签字为由,从家里送来了姚梦的笔迹。陈队长把司马文奇送来的姚梦的笔迹与凭证上的签字,做了字迹鉴定,结论是无法做最后的判定。在银行凭证上的签字和司马文奇从家里提供的姚梦笔迹,二者在相同字的写法笔顺搭配,运笔形态及连笔动作等特征上既有差异点,又有符合点,鉴于提供的样本笔迹与鉴定材料笔迹相似的数量较少,得不到合理的评估,所以不能做最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