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近代中国史纲在线阅读 > 第111章(第1页)

第111章(第1页)

从学理上鼓吹民主政治的为何启、胡礼垣。他们说古今政治虽有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之分,实际&ot;君主仍是民主。何则?政者民之事,而君办之者也。……事既属乎民,则主亦属平民。民有性命而不能保,则赖君以保之,民有物业恐不能护,则藉君以护之。至其法如何性命始能保,其令如何物业方能护,则民自知之,民自明之,而惟恐法令之不能行也。于是乎奉一人以为主,故民主即君主也,君主亦民主也。……王者欲保世滋大,国祚绵长,则必选举以同好恶,设议员以布公事&ot;。持论有如黄宗羲与卢梭。泰西立国,&ot;上有清明之法度,下有平恕之民情,而富强之体己传&ot;。富强之本在政治,政治之本在法度,最好的法度为民主,他们与郑观应、王韬均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最足为中国所法,均认为有议院则民志伸、民心结,无异合中国四万万人为一人,中国将为世界至强的国家。

这一时期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王韬谓西人以五千年来中国未之或变,其实不然,邃古为创制之世,唐、虞为文明之盛世,三代至秦而一变,汉、唐至今又一变。西人又常讥儒者墨守孔子之道而不变,&ot;不知孔子处于今日,亦不得不一变,盖孔子固圣之时者也&ot;。对于典章制度,&ot;惟求不悖于古,以宜今而已&ot;。何启、胡礼垣亦谓孔子对于以常法为训的诸经,皆有删削,而独保全以无常法为教的《易经》,并加以阐明,用意至为昭著。至于汉学、宋学,皆须摒弃,然后儒教乃昌。可见他们求变的殷切。

四、孙中山奋斗的开始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第一位领导中国政治革新运动的为孙文(一八六六至一九二五)。孙文号中山,广东香山人。香山密迩澳门、香港,距广州不远,对外接触的机会较多,赴海外谋生者亦众,并有远去英、美就学者,直接间接易于获得新知。他在幼年时代,对于洪秀全的反清故事,英、法军在广州附近的蹂躏,及西方事情,均有所闻。影响他最大的应为他所受的教育。七岁入村塾,十三岁去檀香山,就读于英美学校,&ot;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ot;,深赞西方教学的完善,远胜中国。&ot;课暇与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使我国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ot;十九岁以后,学于广州、香港,最后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thelleofdiceforchese)。香港不仅给他以科学训练,并启发了他的政治意识。&ot;外人能存数十年间在荒岛成此伟绩,中国以四千年之文明,乃无地如香港,其故安在?&ot;于是&ot;由市政之研究,进而为政治之研究。闻诸长老,英国及欧洲之良政治,并非固有者,乃久经营而改变之耳!因遂作一想曰:曷为吾人不能改革中国之恶政治耶?&ot;&ot;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于心中。&ot;这是他自述他的政治革新动机的由来。西医书院为何启所创,何启的政治议论,对他应亦有影响。他又说:&ot;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ot;,虽不免言之过甚,而英人在香港的设施,曾引发了他政治改造志趣则无可疑。

广东与越南的关系,有若唇齿。中法战争期间,广州一夕数惊,清廷忽和忽战,一无是处。香港华人因抵制法船,遭受英人压迫,为他所目睹,益愤清廷之无能,开始联合同志,宣誓驱除满人,实现大同。&ot;以学校为鼓吹之地,借医学为入世之媒&ot;,始交同学及天地会人士。二十七岁西医书院毕业,悬壶澳门、广州,施医赠药,进行革命不懈,认定必须唤醒民族,中国方克根本得治。

一八九四年春,孙北去上海,见到王韬、郑观应。郑和他同里,约长他二十四岁。先已相识,见解颇多相通之处。六月,孙至天津,投书李鸿章,陈富强大计,必须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与改良派的议论无何不同。因为他希望李能有作为,自不便说以革命。时中日朝鲜事起,李对他未加理会。孙旋去北京,以窥虚实,并入武汉,观察长江形势,然后再赴檀香山。

孙虽早有倾覆满清之意,促成他最后决心的,一为对李鸿章失望,一为中日战争。在他到檀香山前后,中国陆海军已经战败。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孙联合华侨,成立&ot;兴中会&ot;。初仅二十余人,不久增至一百余人。为了便于活动,虽仍以爱国富强号召,但已痛论中国国势之危,斥责在上者因循粉饰,在下者蒙昧无知,以至辱国丧师,&ot;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瓜分豆剖,实堪虞于目前&ot;,皆由于&ot;庸奴误国&ot;,所以必须&ot;振兴中华&ot;。革命的意味已跃然纸上。一八九五年二月,孙回香港,合并了另一救国团体,即杨衢云领导的&ot;辅仁文社&ot;,正式以&ot;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ot;为会员誓词,明显的揭示民族、民权丰义,积极进行以武力夺取广州。不仅与满清绝不两立,与当时其他维新派的立场行事,亦全不同。

广东自中日战争爆发后,会党纷起。战争期间,招募的勇丁、渔民,战后多被遣散,与会党合流。一八九五年夏秋之交,乱事愈炽,遍于东江、北江及西路,各州县风声鹤唳,未遣散者,亦多愤懑不平,时生事端。官府严厉镇压,大事诛戮,粤督自言&ot;日以杀人为事&ot;。广东之外,广西右江一带亦有民变。甘肃回乱更为严重,直隶大雨成灾,山东黄河多处决口。人民痛心疾首于清廷的对日屈辱,纷纷请愿,悲愤的情绪,撼动北京。种种情势无一不利于革命行动。兴中会计划于十月下旬在广州举事,准备策应的会党传说有四五万人之众。以事机泄露,归于失败,革命党多人殉难,陆皓东为其中之一,供词直言&ot;非废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除汉奸,又不足以废满清。……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ot;。革命党的行动从此开始,声威从此扬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