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近代中国史纲在线阅读 > 第143章(第1页)

第143章(第1页)

请愿不准,立宪派已无可再忍。高压政策,有如火上加油,密议相机反抗,遇有可以发难之事,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他们的公开报告亦说国势危殆,外有列强环伺,内则昏耄老臣把持(指奕劻),将有亡国之祸,今后&ot;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ot;,暗示和平要求绝望,惟有别采有效途径。梁启超在三次请愿之前,已说&ot;现今之政治组织不改,不及三年,国必大乱,以至于亡,而宣统八年(一九一六)召集国会为将来历史上必无之事&ot;。现在更为愤懑,谓将来世界字典上决无复以&ot;宣统五年(一九一三)四字连属成一名词者&ot;。&ot;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ot;

一九一一年初,外有日、俄对锦瑷铁路的抗议,俄又借口陆路通商问题提出无理要求,缅甸英军强占滇边片马,汉口英租界巡捕枪杀华人;内有广州将军被刺。四月,广州革命党的起义,更使满清当局胆悸(见381页)。五月八日,颁布内阁官制,设立责任内阁,裁撤旧内阁、军机处,以示履行上年十一月四日的诺言。新内阁总理大臣一人,协理二人,各部大臣十人,计汉人四名,满人八名,蒙古一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五名,人称为皇族内阁。1奕劻声名狼籍,余或昏庸无知,或为纨绔少年,摄政王优柔而寡器识,不到半年清的政权即告瓦解。

三、愈挫愈坚的革命军

一九〇七至一九〇八年,革命党至少八次起兵,虽均告失败,然&ot;前仆后继,意气弥厉&ot;,&ot;经一次失败,多一次进步&ot;。检讨过去的得失,不再作无把握而不足制满清死命的零星军事行动。加之官方搜捕益严,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生活艰难,一部为立宪运动所迷惑,日本、香港、越南不准孙中山居留。光复会的章炳麟、陶成章复对他不谅,力事诋毁,引起同盟会的内讧,所以一九〇九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喜地说:&ot;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ot;汪兆铭于愤激之余,认为非再有激烈之举,不足以毁败伪立宪,昭雪对党人的诬诟,振起消沉的人心,决从事暗杀,选择的对象为足以轰动内外的监国摄政王载沣,使国人知道立宪,绝不能弭革命风潮。一九一〇年四月,汪以事泄被捕,清廷恐与革命党结不解之仇,处以永久监禁,心理上已为革命党所慑伏。

1汉人为协理徐世昌、外务部梁敦彦、学部唐景崇、邮传部盛宣怀,蒙古为理藩部寿耆,满人为总理奕劻、协理那桐、民政部善耆、度支部载泽、陆军部荫昌、海军部载洵、司法部绍昌、农工商部溥伦,皇族为奕劻、善耆、载泽、载洵、溥伦。

一九〇九年春,孙中山以不为暹罗、新加坡所容,前赴美国筹款。黄兴、胡汉民留香港,主持国内计划。清季之派遣留学生和广兴学堂是为改进军事、政治、教育,巩固权力;编练新军是为&ot;防家贼,非为御侮&ot;,结果不少学生与新军同情革命,参加革命。同盟会与新军早有关系,新军第一次采取行动为熊成基在安庆的举事。赵声、倪映典在江南被撤差后,南来广州,与黄兴积极联络新军,一九一〇年二月十二日发动,当天失败,倪映典以下死者百余人。经年的经营,又付东流。

孙中山在美得败耗,赶往槟榔屿,约黄、赵、胡来会,决再向华侨募款,卷土重来。1全盘计划仍为攻夺广州,得手后,黄兴统一军出湖南趋武汉,赵声统一军出江西趋南京,因为黄在湘、鄂,赵在江南各有潜在力量。2

----------

1一八九五年之役,除檀香山及香港华侨捐助万余元外,余为孙所自筹。一九〇七及一九〇八年各役共费约二十万元,多为南洋华侨及浙江张人杰所出,此次约募得十九万元。

2武汉、长沙方面的主持人为宋教仁、居正、孙武、谭人凤、焦达峰,上海方面为陈其美。此外,一九〇六至一九一〇年有不少与同盟会有关的地方性革命团体出现,如陕西的&ot;同盟堂&ot;,贵州的&ot;科学会&ot;、&ot;自治学社&ot;,安徽的&ot;信义会&ot;,湘、鄂尤多。广西、四川、云南、直隶、江苏、浙江、福建、东北的革命党人均在联络新军、学生、会党。一九一〇年,长江各省民变及两广、川、黔、滇、闽叛乱蜂起,形势确有可为。

孙中山以南洋各地不能久留,再赴欧、美,由黄兴等于香港设统筹部,广州亦分置机关,青年妇女参加者不少。担任发难的&ot;选锋&ot;数百,大都为来自各省及海外青年,以广东、福建籍居多,四川、广西、安徽、江苏次之,有学生、教员、新闻记者、军人、工人、农人、商人,均抱必死决心。林觉民、方声洞的遗书,尤为悲壮悱恻,一字一泪。

准备已近完成之时,一九一一年四月八日,忽有华侨青年温生才单独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广州加紧戒严,起义汁划改变。最后定于四月二十七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四路发动。黄兴亲率一百七十余人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虽逃,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已至。黄兴苦战一昼夜,所部大半捐躯,第二天赵声、胡汉民统二百余人赶到,然已无及。是役革命党殉国遇害者八十六人,皆为成仁取义的民族英秀,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体葬于黄花冈。黄兴痛不欲生,赵声不久病卒。但久蛰的人心则因此次的壮烈牺牲而大为兴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