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所言甚是,今日灭了区区楚军是小。将来国家无兵可用,内有动乱是大。”
说起战后如何,洪延仁忽然有个想法。
“殿下,战争结束后国家必须尽快恢复生产,安顿百姓,招抚流民。臣自幼存出将入相之志,即不能为相,也当为一百姓称颂的好官。”
“请殿下允许我在战后辞去副总兵一职,做一治理地方的小吏。”
见洪延仁如此,其他将领纷纷效仿。
他们不是盲从,而是认为自己在战争中已攒下家业、爵位,后世子孙生活无忧。
而文官清贵,有利于自家地位不下落,代代子弟科举入仕,始终把持政治权力。
文官转武官难,武官转文官更是难于上青天,如今有了这个机会,岂能不把握住。
此情此景,赵鼎莫名地想到一个同为赵姓的皇帝的故事,杯酒释兵权。
赵鼎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一个魔鬼的声音:答应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兵权,你的皇朝就会更加稳固,永远没有骄兵悍将作乱。
可这个声音只存在了一息时间便被赵鼎甩出脑外。
赵鼎在心中告诉自己。
“解除了他们的兵权,我赵家的皇朝也许能稳固一两代,可百年之后,异族政权崛起,他们一定会南下牧马,掳走人民、财富,将大晋的皇冠打碎,将尊贵的公主充作姬妾。”
“如果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赵鼎就是这个世界的华夏罪人。”
于是赵鼎断然拒绝了众人的请求,唯独洪延仁除外。
“延仁,你从军前便是举人,只是尝试的次数太少,运道又不好,所以没能金榜题名。”
“战后我会请父皇出面,特赐你同进士的出身,让你有机会入相。”
“但你不必辞去副总兵一职,战后兼职文官就是了。”
听到赵鼎这一决定,洪延仁心中大为感动,甚至差点就跪下了,只是碍于赵鼎不喜武人行此大礼。
只因晋国惯例,非翰林不得为相,非进士不得入翰林。
有了同进士及第的出身,洪延仁便一朝得道,将来有了做丞相的可能。
而洪延仁知道自己的本事,要在会试中脱颖而出再参加殿试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到那一天恐怕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
因此,洪延仁如何不能打心眼里感激赵鼎。
至于其他将领却无半点眼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和洪延仁的学问有天壤之别,这个同进士的出身合该他得。
“总之,放过石泉这股楚兵对我们而言利大于弊,反正他们已被我军杀得胆寒,十年八年也不敢再北犯我国了。”
“而通过谈判,我们也能获得不输于缴获得来的财富,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赵鼎说完这话,众将俱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到底是他们获胜了,至于谈判,交给殿下去费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