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含义 > 第81章(第1页)

第81章(第1页)

透过经文我们了解到,菩萨就在人间,只是你不认识罢了。我最近和几个朋友闲谈,回想起很多我的朋友,其实都是菩萨,他们的行为,盖棺论定,真是菩萨。乃至这边有位沈居士,平常一来我就训他,去年来跟我拜年时,说他自己的身体坏透了,都是病。我就讲他,他说:老师你不用替我担心,不要紧的。下楼他和别人讲,老师替我在担心,我往生西方是有把握的。结果死后烧出了舍利子,他的朋友来告诉我,他讲有把握不假,兑现了。我讲,他本来就是再来人,我平常训他骂他是别有道理,你不懂的。这些圣贤再来的,都在人间。再严重地讲,诸佛菩萨在哪里?《楞伽经》告诉你:「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自性本来涅盘,到哪里证个涅盘?十方三世诸佛一切菩萨,都可以说是再来人,你不知道而已。再来都是在三千大千世界中转来转去,以大慈悲度众生。

这更是我们居士要效法的,在家的不要说跳出三界,连欲界的最低层都没有跳出来。但是真学菩萨道你就要严格地做到:虽住世间而真能舍掉。舍掉不是要你去出家,尤其好多六七十岁的老年朋友,怎么还那么舍不掉?这些世俗的事务都可以摆开了,你心要能摆脱得了,做了一辈子,到晚年应该都看透了,摆脱不了还算什么学大乘菩萨道?

「虽行于空,而殖众德本,是菩萨行。」虽然在空的境界中,但是处处行有,每一个细行都做,善是要累积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易经系辞》的话。所以叫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不管小乘大乘,都崇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三法印,一切修行人不论在家出家,起心动念要念念归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代表在家的居士讲,就不算是修行人。看人的行为,就要在起心动念为人处世之间去看,能空掉的,什么事情算了就算了,想都不用再想的,这个起码要能做到啊!这虽然不是性空境界,却是行空的行门,提得起放得下,放掉了就放掉了。前天一个朋友说:「我辛辛苦苦一百万就这么没有了。」我说:「你贪嘛!」他否认,说只是想放点利息吃饭。我说:「这不是贪是什么?就一点也是贪!要贪就有果报的。原来那一百万本来也没有的,有什么稀奇!」一个学佛的人还这么放不掉,起码要行于空,本来一切皆空。

可是有一点,你最后证到了真空,偏空之果的小乘罗汉声闻有个大毛病,不肯动,不肯修功德,不敢起行。因为真到了空是很乐很舒服的,这种乐境恐怕你们青年同学没办法了解。但有一种同空差不多的,有点空的影子,你们想不想学?想。就是睡大觉,当然这不是真空,可是真舒服,懒得起床。其实睡觉还不是空,只算是空的第二重影子,还不是第二重反映,人睡下去都不想起来,何况真证到了空。所以贪着于定,贪着于空,是犯菩萨戒律的,因为菩萨道是起行,可以说是入世,入什么世?就是「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一切菩萨证到了空,第一,不会被空耽误,不会贪着于空的境界,性空要起用,真空要起妙有。第二,更不会偏向于空,落在顽空之中拨无因果。

所以菩萨「虽行于空,而殖众德本」。注意这个「殖」是繁殖的殖,这个殖包括了很多东西,譬如培养细菌、养鱼、养牛、养羊,生出更多来,是殖。怎么殖呢?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善不要放弃,言行上的小善都要修持好。

真正行菩萨道的人要念念归空,还能做到步步行有。要善护念,起心动念遍行功德,不是万事不管,反而更管事,为什么?要入世,「殖众德本」。

「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在座的各位,佛学都研究很深,经典也看了不少,看到这一句要想到《金刚经》所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同时,也要参考达摩祖师另外一个法本所传的,达摩四行观(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换句话说,一切好事做了就做了,心里留都不留,若想我今天做了件好事帮了人了,那早就着相了,不是无相行。所以虽行无相,而不被无相所埋没,虽度一切众生,而不着相,是菩萨行。

「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无作」在有些经典翻成「无愿」,这两个不同文字的翻译,在佛法的意义上都对,因为愿力必定是心理的起行,用现代名词是心理行为。「虽行无作」是一切皆空,过去不留,作了等于不作。这个话使我们想起永明寿禅引用古人的四句话:

修习空花万行

安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像天魔

证成梦中佛果

他悟后起修,一天做一百零八件佛事,他忙得很。与黄教宗喀巴大师一样,前面讲过,他为了弘法分秒都不空闲。你们年轻同学不要学我,一定要做到宗喀巴大师这样。他两个人都是菩萨行,明知空、无作、无相,还是发大愿,生生世世再来。再来是很苦的,要投胎,长大,刚刚讲经说法不到几年就报销了,然后还要再来,真麻烦。可是菩萨不怕这麻烦,所以才能「虽行无作,而现受身」,这才是菩萨行。

「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这个话更难翻译了,怎么无起呢?起心动念是凡夫法,甚至可以借用禅宗大珠和尚的话,前面已经说过,「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好不好呢?你们有人走这个路线,打坐坐到一个念头不起,「不起心动念是阴魔」。第三句话,「或起不起是烦恼魔」,等于非想非非想境界。除了这三个路线,你看如何不是魔障。换句话来讲,我们现在说起心动念是凡夫法;不起心动念是天人境界或声闻法,偏空的;菩萨道呢?提起即用,放下便休,起与不起,了无窒碍。「虽行无起」,不起心动念而起用,「起一切善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前两天我考过你们沩山禅师的四句警语,我要你们千万注意,必须背得,「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这就是菩萨道。放下的时候不着一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譬如要上座了,我就要入休息定,放下万缘,不着一尘。要起而行,要用了,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一点小善都要注意。这个道理懂了,就明白维摩居士说的「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

「虽行六波罗蜜,而徧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这一句话中的两个心字之间要顿一下,不要连起来读成了「心心数法」。上面的心代表本体之心,下面的「心数」是指心理作用状态,也就是心所。现在问题又来了,你做到了六波罗蜜当然是菩萨道,但是此地经文却说,你纵然做到了六波罗蜜还不是菩萨的全道,因为六波罗蜜还是偏向了出世法,是升华的向形而上走,是为了证得实相般若的一个次序。也可以用禅宗话讲,六波罗蜜做到了只能入佛,还不能入魔,还不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