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呵呵,你倒是自信满满!&rdo;
李青筠笑道:&ldo;弟子却不是自信满满,只是已打听清楚了,今年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包括上次弟子在终南山拜望的&lso;岁寒三友&rso;,今年便只打算与赴重阳文会。&rdo;
&ldo;你便是会取巧!&rdo;顾简斋闻言不禁失笑。
&ldo;却也不尽是取巧,藏拙罢了,在这许多文会里空费光阴不说,反让人将弟子的底细打探得清楚,平白予有心人得了算计的机会。&rdo;
顾简斋欣慰地笑道:&ldo;你能如此想为师也无须担心了!&rdo;
&ldo;有一件事还未及向师父回禀,昨日弟子派去陇西保护五叔的护卫回来了!&rdo;李青筠冷笑一声,&ldo;我五叔在路上果然被人袭击了,若不是有护卫暗中保护,此番必定难以幸免!&rdo;
顾简斋沉思片刻,&ldo;昔年你五叔便是因为生母奔丧,退出了四舆学子之争……&rdo;
李青筠一惊:&ldo;师父是说……&rdo;
&ldo;已经是多年前的旧事了,现如今也无从得知。&rdo;顾简斋微叹了口气,&ldo;不管怎说,由此事可看出,李氏为人忌惮之深!你这个四舆学子之争啊,必定还有风波!这段时日你少出门也好,以免更生事端!&rdo;
&ldo;是!弟子明白。&rdo;
&ldo;照理说,上次袭击你未果后,王氏也当顾忌你祖父的颜面,应不致再行出手,不过依王明远的精明,假手于他人亦非难事。&rdo;
&ldo;师父尽管放心,弟子会小心的!&rdo;
第十六章曲坊名花羞名士
九九并叠,是为重阳,世人以之为长久,期愿诸事顺宜,步步登高,遂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
每年重阳前后,长安城中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平民百姓们登高也不会远出城外,有个高的点的地方就可以了。日子宽裕点的人家携上蒸好的重阳糕、头年酿制的菊花酒,在长安城内寻些山丘、塔楼等临高望远之处,插戴茱萸,吃糕喝酒,以祈愿祛邪迎祥、百事俱高!
至于达官贵族当然要讲究得多了。
重阳日的前一天,一辆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牛车珠檐绣帘,前后护从拥卫,络绎不绝地向城外驶出,去往长安附近的名山胜地,在山脚下的道观庙宇歇上一晚,翌日全家老小登山赏景,共度佳节。
文士们则更是对重阳之日情有独钟,邀上三两个知交好友一同登好怀远,簪花饮酒,赋诗唱和,兴之所致畅饮通宵,岂不风雅至极?
重阳菊会就是在这般传统下逐渐衍生而来的,如今已是每年长安金秋时节最为盛大的文会,不知曾有多少名士佳作于此传颂而出。
菊会由长安城本地几大名门世家轮流举办,地点即选在了长安城南的翠华山,故而亦称作&ldo;翠华池会&rdo;。
翠华山同属终南一脉,昔年曾为秦皇的&ldo;上林苑&rdo;、&ldo;御花园&rdo;所在,本朝也曾于此修筑过行宫。
此地风景秀丽自不消说,更难得的是山间巨石叠置,截出了一个高山平湖,奇异而瑰丽,世人称之为&lso;天池&rso;,文人们则以&lso;湫池&rso;名之。
近年来为举办文会,湫池之畔新辟了一个菊园,此时正是满目黄花、金灿含英之时。
这会儿,文士们成群,或于亭间、或在廊下,或闲坐茗茶,或把酒话谈,极尽风雅之能事。
不远处的雅阁内,菊花丛绕掩映。
七、八名盛妆女子正坐于其间低笑闲聊,人比花娇,她们则是应文会邀请而来的长安名伎了。
如此风雅场合自少不了这些妖娆的身影,为名士们的赋诗酬唱描上几分亮丽的色彩。
此处群贤毕至,如李青筠这般才名不著的少年子弟,若不是得了凤栖书院的举荐,原本不可能受邀重阳菊会。
然而也正是源于这四舆学子之争,是日与会的少年格外引人关注,其中最为人留意的当属常山裴氏的子弟裴峻崧和李青筠了。
裴峻崧系出名门,又是家中嫡子,身分本就高人一筹,前些时日又以在终南山中一首《江雪白梅》诗传于长安士林。
当日在诗画之比中胜出的虽是李青筠,然画作毕竟众人皆不曾得见,自将品评的看点落于诗作之上。
裴峻崧的&ldo;清绝占尽江头雪,何曾曲枝到堂前&rdo;清傲卓然,最为长安少年人所喜,追捧者众,更有一些抑郁不志的士人也同感于怀、颇为推许,是以这段时日裴峻崧在长安的呼声极高。
而李青筠的《岁寒三友》,未历经风霜沧桑之人,实难体会个中之妙,加之这一时期的文会他均未曾露面,是以并不被人看好。本来他这段时间应该不易为人关注,然而,却因中秋会上的波澜反而为士子们多了无尽谈资。
这谈资可算不得美妙,当日颍川名士沈容涵的几句话果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原本士子斗诗之事分属平常,他这个&ldo;九曲公子&rdo;的名声更是早已传出,不应引发事端,坏就坏在沈容涵的说辞,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其间更有吴邦柱这样亲历其事的宿敌不余遗力的诋毁。
沈容涵的&ldo;斗诗争红颜,赢得美人归&rdo;之说也便罢了,后面却点出了李青筠流连风月之所,与绛云楼两位名花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