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袁梓咏 中国首席外交官 > 第155章(第1页)

第155章(第1页)

沈哲停顿了一下,语气也没有刚才那么强烈,反而换上了推心置腹的诚恳:&ldo;晚辈曾经京城里的老人们说过,他们直到英吉利人,和法兰西人踏入北京城,在圆明园烧杀抢掠的时候,他们被迫跟随先帝避走热河才真正能体会到北宋末年南渡临安的文人们写下的诗词究竟包含了多少凄凉无奈,这一点,晚辈相信也是荀大人和诸位前辈们的体会,所以,荀大人希望当今圣上可以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圣贤,这晚辈可以理解。但恕晚辈无礼,&lso;圣贤&rso;于我大清而言,无害但也无异,总之是无用。&rdo;

荀同庆冷哼了一声:&ldo;那沈大人又认为如何是有用的呢?靠商贾敛财充实国库?还是对外夷卑躬屈膝,让我大清威严扫地?&rdo;

&ldo;恕晚辈直言,要说威名扫地的话,我大清的威名自道光年间就不复存在了,比起签订《江宁条约》的时候晚辈并不认为如今的大清在与外国的交涉上丧失了什么颜面,就算荀大人真的认为大清颜面无光的话,晚辈以为也比日后葬送了大清乃至于华夏的命数强。晚辈知道,晚辈的所作所为荀大人看不惯,不过没关系,反正晚辈对荀大人的很多看法也不敢苟同。但是,无论是荀大人维护道统也好,晚辈奉行洋务也好,有一点,晚辈自认为晚辈的心和荀大人是一样的,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大清国。&rdo;

见荀同庆没有说话,沈哲又继续说道:&ldo;相信荀大人也看得出来,我大清现在最大的难题在于财政匮乏,武备更新要钱,各地灾害要钱,给洋人的赔款也需要钱,这些钱从哪儿来,难道还要从土地上压榨吗?大清的国土就那么大,说实话真正有利于更重的也就江南那几个身份而已,再往西走到了陕甘一带基本上就寸草难生,百姓自己都食不果腹,用什么给朝廷交税银,朝廷再怎么威逼,他们能交出来的也就是他们的一条性命而已,如果他们真的是心甘情愿地交出性命还好说,但晚辈以为,蝼蝼蚁尚且贪生,人更加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前朝的太祖皇帝不也是被这么逼出来的吗?而今我大清外患已是古之未有,若是再来次太平天国,后果如何,就不用明说了吧。&rdo;

荀同庆捻着胡须,略微点了下头:&ldo;所以沈大人的意思是……广通商路,以贾人之税收富国,对吗?&rdo;

沈哲心里隐隐觉得有点不对,这似乎也太容易了,他准备的腹稿还没说完呢,这边怎么就已经缴械投降了,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他沈哲的主张是正确的,或许这个荀同庆也没有他起初判断的那样顽固,总之,见好就收吧。

&ldo;正是。&rdo;

荀同庆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比起刚才的激动愤怒,此时的平静更加让人觉得可怕,只见荀同庆缓缓饮了一口茶,道:&ldo;老夫记得,上次廷议的时候沈大人说过,长江航道是座金山,我们不用,夷人也要伸手来抢,而且他们若是来抢,我大清肯定是保不住的,既然是守不住的危壤还不如施之于民,长江航道如此,老夫相信这天南海北的生意也是如此。因此,老夫对圣上允许私人营运工厂一事,并不反对,不妨跟沈大人交个底,不但老夫不反对,太和门外跪着的那些大人们也都不反对。&rdo;

沈哲听得有些纳闷,这个荀同庆转变主意似乎是上次廷议过后就已经发生的事,但是,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闹出后面这么大的动静,这里面一定不简单。

果不其然,只听荀同庆又说:&ldo;沈大人,我这些老人家虽然年长沈大人数十岁,要让我们陪着皇上飞鹰走狗,那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们还没糊涂呀,沈大人不是&lso;池中之物&rso;,如今的紫禁城可是游不下沈大人这条&lso;大鱼&rso;,要是老夫没猜错的话,沈大人不会就此收手的,往后还有什么变革恐怕就不是老夫和列位大人们敢于苟同的了。所以这第一步,老夫是绝对不会让沈大人就这么走出去的。&rdo;

沈哲闻言,心道,本来以为不过是一介腐儒,这么看来是小看这位老人家了,于是不怒反笑:&ldo;既然荀大人对晚辈这么推心置腹,晚辈也不妨同荀大人直言,没错,这次的事不过只是序章而已,往后朝廷还会有更大的动作,说不定过个五年、十年的这大清荀大人就不认识了,等到国库充盈,不用急着还赔款,要像洋人那样,建造铁路,再多派遣一些年轻人到外国去见识见识,说不定哪天连科举都会被废除,这就是晚辈的计划。&rdo;

要是放在刚才,荀同庆一定已经是拍案而起,但此时,他一点也不生气,甚至连要发脾气的欲望都没有,原因很简单,这个年轻人说的话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延续了几千年的规矩,是他说该就能改得了的吗?且不说满朝文武不会答应,就是老百姓也转不过来这个弯儿,到时候给得天下大乱不可。

&ldo;老夫就不明白了,沈大人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rdo;

沈哲显得很不以为然,好像荀同庆的话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问题一般:&ldo;和荀大人一样,当然是中兴大清,一雪前耻了。&rdo;

&ldo;中兴的办法很多,我朝……&rdo;

荀同庆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沈哲打断:&ldo;荀大人,如果您仍然难以忘怀康乾之盛的话,晚辈也无话可说,别的什么暂且不论,荀大人只需略加算算,从大清入关以来到康乾盛世花了多少年的心力,我们现在又有多少时间,从道光年间的战事到先帝十年的京城之困不过短短二十年的光景,难保再过二十多年,夷人不会有哪天心血来潮卷土重来,夷人的坚船利炮荀大人应该也有耳闻,凭现在的大清要是跟他们打起来连一点还手的余地也没有,就算二十年以后大清真的达到了康乾时期的盛世,被洋人的战火一烧也不过就是南柯一梦而已,况且,到了二十年以后,来烦我大清的怕是就不仅仅是西洋还要加上一个东洋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