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问:&ot;那证人的名字,另一种念法叫啥?&ot;答道:&ot;新釜。&ot;
县官说:&ot;我估计他是有另一种念法了,要不然我要喊他&39;亲爹&39;了。&ot;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清人方绚写出了关于女子小脚的&ot;专著&ot;《香莲品藻》。此书说女子小脚有&ot;五式&ot;、&ot;十八种&ot;、&ot;三贵&ot;。女子缠足,要蒙受极大的痛苦,所谓&ot;小脚一双,眼泪一缸&ot;。据记载,女子缠足约从四五岁开始,讲究的人家挑八月廿四日这天给女儿裹小脚。缠时先将脚拇指以外的四指屈于足底,用白棉布条裹紧,等脚型固定后,穿上&ot;尖头鞋&ot;,白天家人架着女儿行走,以活动其血液;夜间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七八岁时,再将指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指端的大拇指行走。要缠到&ot;小瘦尖弯香软正&ot;才算大功告成。
以今日来看,这不仅是身体的畸形,而且是心理的畸形。可是,当时的妇女不论多么痛苦,还是咬着牙、流着泪地甘于忍受这种畸形,这就是一种习俗的力量。当时普遍认为,女子小脚是高贵的象征,是素质高的表现。清人《鼓儿词》中就有这种说法:&ot;小姐下楼格登登,丫头下楼扑通通。同是一般裙衩女,为何脚步两样声?&ot;也说明了缠足是女子尊贵的象征。河南安阳的歌谣云:&ot;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ot;为了使女儿长大后能够攀龙附凤找个好婆家,父母都狠心地、不顾女儿痛苦地硬是给她缠小脚。
&ot;长椿寺前打粥妇&ot;
在清代,天灾频发,老百姓常是流离失所,衣食无依。每当此际,清廷就会开粥厂赈灾,以保全百姓生命。
康熙四十三年直隶河间府水灾,灾民饥寒交迫,巡抚李光地动用库存和借支银两十余万购买粮食,一面平粜,一面设置粥厂煮粥散给饥民。《文贞公年谱》记载:&ot;贫民依赖这点救济聊度灾荒,所以虽然当年灾情严重,但很少见饿死路旁的。&ot;
嘉庆九年浙西水害,巡抚阮元实行平粜、赈济、借种子等办法度荒。第二年春蚕不收,于是施行工赈纪事粥赈法,在十五个州县设立三十四个粥厂,每二三十里就有一个。每个厂聘请诚实绅士管理钱谷和煮赈事务,不许官吏插手银米,只让他们维持秩序。他们制订煮赈散筹各项章程,按章行事。规定煮的粥要保持浓度,插的筷子不能倒斜,用布巾包裹不渗水,阮元也吃这样的稀饭,以保证它的质量。
道光初年,直隶先是久旱,而后大雨成灾,受灾州县多达一百二十个,总督蒋攸铦请出帑银一百八十万,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修治永定河,同时在水灾最重的地方,设立粥厂赈灾。
光绪十六年,直隶地区发生了最为严重的水灾。当时京中&ot;无舍不漏,无墙不倾&ot;,人们都打着伞睡觉。市面上食品价格奇高,又非常地短缺。这时工部尚书潘祖荫和顺天府尹陈彝主持赈务,择地添设粥厂,以便附近灾民就食。八月,饥民更多,而且天气马上将转为寒冷,饥民生路更窘,于是再次添设粥厂,开棚赈济。光绪皇帝拨给地方大量京仓米石和内帑银两作为经费。为此,严修等顺天府属的京官于六月十八日入宫叩谢。
然而事实上,京中粥厂施粥的情形,并没有那样美好,道咸同三朝大学士、管理工部尚书事务的祁寯藻有《打粥妇》诗,有所描述。所谓打粥,是贫民到粥厂领粥。他写的是一个19岁的少妇,怀抱奄奄待毙的六个月大的婴儿,打粥以延性命的惨状:
长椿寺前打粥妇,儿生六月娘十九。
官家施粥但计口,有口不论年长幼。
儿食娘乳娘食粥,一日两盂免枵腹。
朝风餐,夕露宿
儿在变,儿亡独,儿病断乳娘泪续。
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
烈女
清代重礼教,不仅仕林雅士如此,就连老百姓也很受毒害。《清史稿》中就记载了几则有关节妇烈女的故事:
林守仁的妻子姓王,福建侯官人。林守仁去京城赶考,没想到竟然客死在北京。林守仁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做汗哥,是前妻生养的。等到办完林守仁的丧事,有一天王氏给汗哥做了一双鞋子,边做边感叹:&ot;活一天就要做一天的事啊。&ot;她把汗哥叫到跟前说,&ot;孩子,母亲有事要走了,你不要怕。记着长大后过年的时节给母亲准备一杯酒,我就会回来看你,到那时你不要怕我,我不会吓你的。&ot;带孩子吃完午饭,王氏就回到卧室自尽了。害怕自己死后尸气薰到了孩子,她在自己的袖子里藏了一包香屑,来化解尸气。
福清有个渔夫名叫胡二,家境贫寒借住在别人家。胡二有一个老母亲,年老多病,但是胡二的哥哥却不肯赡养老人,老人就一直跟着胡二。胡二的妻子是一个非常贤惠的人,不仅悉心照顾,而且经常给老人买一些可口的好一些的饭菜。他对胡二说:&ot;我们两个少吃几口,就有母亲的了,假使是母亲养育我们的话她自然会全力地爱护,又怎么会去跟别人计较呢?&ot;母亲死后夫妇二人借了一块地安葬了老人。谁知第二年胡二竟然得了不治之症,他的妻子到处求医问药也不见好转,反而病得越来越厉害了。妇人说:&ot;我听有的人说如果病人的大便是苦的,那么就还有救,如果有甜味就必死无疑了。说完竟然真的去尝胡二的大便。然而胡二最终还是死了。两个人没有孩子,为丈夫服完丧,妇人就自尽在丈夫的灵柩旁。县里的人们被她的孝敬贤惠和节烈所感动,纷纷捐赠款物,将她和胡二安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