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读书笔记 > 第124章(第1页)

第124章(第1页)

康德从理性派所接受过来的东西远比从经验派所接受过来的为多,所以在方法上侧重理性的超验性的解释,只有在这种理性的解释行不通时,他才被迫采取经验性的解释。也正是在这种时候,他的见解特别富于启发性。例如按照理性的解释,美不涉及概念,不可能有客观规则,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客观标准。但是美的客观标准是无可否认的,于是康德终于被迫承认&ldo;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对于某些事物形象显现的感觉所常显出的一致性里,我们可以找到审美趣味的经验性的标准&rdo;(第一七节)。所谓&ldo;一致性&rdo;如果看成绝对的,当然就会否定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分歧,不过承认在经验中可以找到标准,这毕竟还比从&ldo;先验&rdo;理性里去找要胜一筹。此外,他还承认&ldo;从经验的角度来说,美只有在社会里才能引起兴趣&rdo;,并且从美感的普遍可传达性里窥测到美的社会性。这在当时还是带有进步意义的。他从资产阶级社会中劳动的强迫性,得出劳动与自由活动(游戏)对立,因而与艺术对立的结论。这样把资本主义社会情况作为对艺术与审美活动下普遍论断的根据,显然表现出历史发展观点的缺乏;但是把艺术,劳动,游戏和自由活动联系在一起来看,并且把自由活动看作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这里毕竟可以见出康德思想的深刻处,而且对后来席勒和黑格尔对艺术和劳动所作的对比,发生过显著的影响。

康德在《审美判断力的批判》里揭露出审美与艺术创造中的许多矛盾现象,这就指出了美学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在西方美学经典著作中没有哪一部比《判断力批判》显示出更多的矛盾,也没有哪一部比它更富于启发性。不理解康德,就不可能理解近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他的毛病在于处处看到对立,企图达到统一,却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只做到了调和与嵌合。从社会根源看,康德的失败原因在于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的&ldo;庸俗市民&rdo;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从思想方法的渊源看,他的许多矛盾都起于他的主观意图虽倾向辩证,而实际上他沿用了理性派的侧重分析理性概念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他经常把本来统一的东西拆开,抽象地去考虑它的对立面,把对立加以绝对化,然后又在弄得无法调和的基础上设法调和。单就美学来说,在纯粹美与依存美、美与崇高、自然美与艺术美、审美趣味与天才(即欣赏与创造)、美与善这一系列的对立面问题上,康德的方法程序都是如此。

对这一点的理解对于康德美学观点的正确估价是必不可缺少的,为着理解这一点,检查一下康德哲学的架子仍然是必要的。康德继承了笛卡儿的心物对立的二元论,把必然(规律)归于自然界(物质),把自由归于精神界(心灵),这样把自然界的必然(&ldo;纯理性批判&rdo;的对象)和精神界的自由(&ldo;实践理性批判&rdo;的对象)绝对地对立起来以后,又设法在审美和艺术创造活动(&ldo;审美判断力批判&rdo;的对象)的基础上把这两对立面重新嵌合起来。

同样的伎俩也用在他的认识论里。他把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绝对地对立起来,内容(材料)来自物质(自然),形式来自心灵(精神),心灵凭着理性的先验范畴赋予形式于物质,才有所谓&ldo;先验综合&rdo;,才有经验知识,也才有现象世界,这现象世界据说出自本体(物自体),而这本体又不可知,只能凭理性去假定或揣测。人们所常提到的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人在认识世界中也创造了世界)和不可知论(知识限于现象,达不到本体)就是这样起来的。

这里有必要检查一下康德所推崇的实践&ldo;理性&rdo;,我们知道,认识能力只有两种,感性的和理性的,理性认识只能在感性基础上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综合。康德的&ldo;知解力&rdo;相当于我们了解的理性认识能力,而他所谓实践&ldo;理性&rdo;却是&ldo;知解力&rdo;以外的事,不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根本不是一种认识能力,它是&ldo;先验的&rdo;、&ldo;超感性的&rdo;,由上帝在造物时设立来帮助人窥探本体和精神界的自由,揭示宇宙的和谐秩序,指导人发出道德意志的,这一切都还不能给人任何认识的内容。(19)这种&ldo;理性&rdo;实质上是反理性的,只是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础。据说按照这种理性,事物不仅有原因,而且有自身的&ldo;目的&rdo;,即上帝在造它时对它所进行的设计安排:特别是研究有机物和人时,因果律的解释据说还不够,还只是机械的,还要加上&ldo;目的论的解释&rdo;,说明为什么有某些事物,某些事物何以有它们本来的那样形状,才能见出宇宙间的理性秩序。这种看法说近一点,是理性派哲学的传家衣钵,说远一点,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残余。

就是这个理性目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康德美学观点的中心支柱,也造成了我们读《判断力批判》时所必然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所谓客观事物形式符合主观认识功能的那种&ldo;主观的符合目的性&rdo;,美没有目的而又有符合目的性,不涉及概念而又涉及&rdo;不确定的概念&rdo;,不涉及欲念和利害计较而本身又是可令人愉快的,审美时先估计到&ldo;主观符合目的性&rdo;的普遍可传达性而后才有快感随着来;美的普遍性起于按照理性所必假设的人类的&ldo;共同感觉力&rdo;等等,都是康德美学的中心观念,也都是读者所最感头疼的观念。它们之所以费解,正由于它们是玄秘的、片面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