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
黑格尔以后,美学的重要发展是在俄国。结合到革命民主主义者所进行的农民解放运动的阶级斗争以及在俄国新兴的现实主义文学,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都既批判而又继承了黑格尔美学的某些方面,发挥了&ldo;美是生活&rdo;的大原则,从而为现实主义文艺奠定了美学理论基础。
别林斯基既是一个黑格尔的信徒,又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这就造成了他的思想中的许多矛盾。而且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思想上经过了一些转变,所以前后的论调也不一致。例如他在前期为拥护现实主义而反对浪漫主义,特别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在后期发挥了黑格尔的&ldo;情致&rdo;说,又特别强调艺术的主观性。他对于艺术和美的本质都有两个不同的提法。一个提法接受了黑格尔的美的定义:艺术是&ldo;理念取了观照的形式&rdo;(即感性形象),艺术美当然只有在满足了艺术的这个条件才能存在;另一个提法是从现实主义出发:&ldo;诗是生活的表现,或是说得更好一点,就是生活本身&rdo;,&rdo;在诗的表现里,生活无论好坏,都同样美,因为它是真实的,哪里有真实,哪里就有诗&rdo;。别林斯基所理解的&ldo;诗&rdo;泛指一般文学,有时甚至包括艺术。他肯定了生活本身就美,而且把美与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他的现实主义立场的。他的矛盾主要见于他对内容与形式的看法。他认为在内容方面,艺术和哲学并无分别,它们所处理的都是现实的真实;它们的不同在于处理的方式,哲学通过抽象思维而艺术则通过形象思维。&ldo;现实本身就是美的,但是它的美是在本质上,在内容上而不在形式上&rdo;。现实好比金矿砂,艺术&ldo;把它加以洗炼,铸成精美的形式&rdo;:艺术只是&ldo;用现成的内容,给它一个妥贴的形式&rdo;。&ldo;形式&rdo;仍照黑格尔的用法,指具体形象。从此可见,他把美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自然美只在内容(本质)而不在形式,艺术美只在形式而不在内容。这显然是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了。但是在谈自己欣赏一座女爱神的雕橡时,他却说,&ldo;这座美的女爱神既作为理念而美,又作为个体而美&rdo;,这里&ldo;理念&rdo;是内容,&ldo;个体&rdo;是感性形象,是形式。他称赞这座雕像是&ldo;理念与形式的生动的交融&rdo;,&ldo;生命与大理石的有机的结合&rdo;。这样看来,艺术美又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上了。他有时还认为内容重于形式,曾举面貌端方四正面呆板枯燥的女性美为例,说这种&ldo;美不能叫人爱,而没有爱伴随着的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rdo;,在《1841年俄国文学评论》里他讨论普希金的诗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普希金的诗好比受到情感和思想灌注生命的那种人眼睛的美;如果去掉灌注生命的那种情感和思想,那副眼睛就会只有点美(kpaвыe),就不再有神光焕发的美(Пpekpachыe)了。
这里应该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别林斯基在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徘徊于内容加形式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两个看法之间,统一的看法当然是他的正确的看法。其次,他在内容的问题上又徘徊于&ldo;生活&rdo;与&ldo;理念&rdo;之间,而且&ldo;生活&rdo;往往是作为&ldo;生命&rdo;来理解的。记住这两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由别林斯基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在内容问题上,车尔尼雪大斯基克服了别林斯基的矛盾,肯定了艺术的内容就是生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车尔尼雪夫斯基却始终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而且根本抛弃了&ldo;内容与形式一致&rdo;的提法。此外,还有一点是别林斯基所看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没有看到的,就是&ldo;艺术中的自然完全不是现实中的自然&rdo;,&ldo;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rdo;。车尔尼雪夫斯基始终坚持艺术美低于现实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地指出&ldo;美是生活&rdo;,但是像别林斯基有时主张的一样,他认为现实生活的美只在内容本质上而艺术的美则只在形式上,艺术与现实的区别只在形式而不在内容。这种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对艺术,艺术美以及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等问题的全盘看法。依他的看法,形式变,内容可以不变,作为艺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为艺术素材(现实)的内容,因此,艺术就可以成为现实的&ldo;代替品&rdo;。他没有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想象和艺术锤炼,内容与形式要经过既互相否定又互相肯定,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辩证过程,因此,他过低地估计典型化的作用,单就现实一方面来看,将处在素材状态的现实内容和已经艺术处理的艺术作品内容作比较,于是断定艺术美远低于现实美,犹如画的苹果之远低于可吃的苹果。这些结论显然是不能言之成理的。
但是结论的错误并不妨碍所据原则的正确。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原则是&ldo;美是生活&rdo;以及附带的两个命题:&ldo;美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rdo;和&ldo;美是使我们想起人以及人类生活的那种生活&rdo;。他的艺术定义也是从这个美的定义发展出来的:艺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和对生活下判断,因此成为研究生活的教科书。这些基本原则都是颠扑不可破的。提出这些基本原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学的极大贡献。作为科学的定义,&ldo;美是生活&rdo;这句话固然过于笼统,但是它毫不含糊地指出艺术不应该从概念出发而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这是德国古典美学以后的重大的转变。别林斯基还徘徊于从理念出发和从生活出发之间而踌躇不决,车尔尼雪夫斯基却斩钉截铁地要从生活出发。这样他就把长期以来由德国唯心主义统治着的美学移转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为现实主义文艺奠定了坚实的美学基础。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等人固然也已早就看到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ldo;生活&rdo;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词汇里具有比过去远较丰富的涵义。他是结合当时俄国革命斗争来考虑美与艺术问题的,因而赋予&ldo;生活&rdo;一词以一种更深刻的社会内容。这就使现实主义文艺担负起远比过去更鲜明的促进阶级斗争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