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侯要稳固北疆,要在代北战场与匈奴人作战,还要远征辽东,还要承担戍守中土之责,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再加上北疆强悍的武力,足以让咸阳屈服,不得不在财赋上和政策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如此一来,武烈侯的北方力量越来越强大,反之,咸阳受到威胁,中枢的权威摇摇欲坠,而更严重的是,中原决战结束后,咸阳所能控制的军队还剩下多少?粮食几个月就熟了,而人需要十几年才能长大,关中和晋中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给咸阳提供足够的壮勇了,失去了武力保护的咸阳,失去了军队支持的中央,还能对地方形成多大的威慑力?还能实际控制地方尤其那些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边郡和封国吗?
咸阳看到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无计可施。
武烈侯击败匈奴人稳固了北方防线,正因为如此咸阳才条件进行中原决战。随后他提出构建北方防御体系,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没有拒绝的理由,中央在财赋上暂时不能支持,政策上就要给予大尺度的倾斜。接着武烈侯就是公开组建军队增加自己的武力了。
北方镇戍要不要一支庞大的军队?你从北方战场调走了二十万大军,而匈奴人就在塞外虎视眈眈,我是不是应该马上增加北方武力?如果你拒绝,那北方形势骤然恶化,由此导致中原决战失败,责任就要由你中央承担了。
面对武烈侯赤-裸-裸的威胁,咸阳一筹莫展,只有答应,痛痛快快的答应,而唯一的指望就是中原决战了。只要把中原决战打赢了,秦王政和中枢获得了功勋,赢得了威望,那再遏制和打击武烈侯也为时不晚。
=
二十万北疆壮勇,这是武烈侯报奏给咸阳的数字,一个让咸阳既恐惧又愤怒的数字。
咸阳好不容易借助兵制变革,借助中原决战,从北方战场上调走了二十万军队,谁知转眼之间,武烈侯又重建了二十万大军,虽然这二十万大军散布在乡野之间,但这二十万人是北方壮勇,战斗力强悍,其中就包括赵国和燕国的降卒,还有北虏诸种部落的猛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凭借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的诸种部落,武烈侯只要吹响号角,马上就能集结一支十万人规模的骑军。
中土骑军主要存在于秦、赵、燕三国,但三国骑军的规模受制于各种原因,自始至终就没有突破过十万人,十万骑军对于三国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给武烈侯实现了,因为他把秦、赵、燕三国北疆的武力集中到了一起。
武烈侯率军与匈奴人作战,垦荒屯田,保护代北,发展代北,赢得了代北人心,而他在征服中山和燕南之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宽松政策,竭尽全力保护中山人和燕人的利益,又为他赢得了中山和燕南两地的人心。武烈侯赢得了北方人的人心,赢得了他们的拥戴和信任,那么以镇戍北疆守护家园为名征调兵役、建军训练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而尤为关键的是,这支军队只有武烈侯能控制,咸阳却控制不了,这才是让咸阳最为恐惧的地方。
咸阳敢把他们调到中原战场上吗?咸阳敢把武烈侯调离北方,任由这支军队成为北疆隐患吗?咸阳当然不敢,那么只能留在北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武烈侯的实力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不知道这一切是机缘巧合还是武烈侯的精心谋划,总而言之,武烈侯在过去的一年里,利用与中央妥协后换来的一系列财赋和政策上的支持,利用中原决战给咸阳造成的重压,甩开膀子全力经营北方,竟然让自己在北方牢牢站稳了脚跟,手中掌控的武力更是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
=
中原决战失利,咸阳从沉重打击中迅速振作起来,这时候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北方,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方,蓦然,他们发现武烈侯已经成长为一只可怕的猛兽。
咸阳从一开始就犯了错误,他们一直以为只要赢得了中原决战,就能把武烈侯及其所属势力彻底压制,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咸阳在算计武烈侯,武烈侯何尝不是在算计咸阳?你打你的中原决战,我低头经略北方,你强大了,我更强大,而现在的结果是,咸阳因为中原决战的失利而遭到重创,武烈侯却更加强大,两者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咸阳现在竟然要求助于武烈侯,要看武烈侯的脸色了。
武烈侯顾全大局,在决战失利后,第一时间高姿态支持秦王政和中枢,维护了秦王政和中枢的威信,维护了大秦内部的团结,稳定了咸阳暗流涌动的局势,同时也向咸阳传递了一个明确的讯息,你用什么办法进行第二次决战我不管,我只保证北方局势的稳定,我给你提供决战的有利条件。
这是咸阳最乐意看到的局面,我不插手你北方事务,你也不要干涉咸阳朝政,更不要去干涉中原战场。事实上,以北方目前的形势,武烈侯也没有能力干涉中原,他能把北方镇戍任务顺利完成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然而,当秦王政亲自去频阳看望王翦之后,秦王政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要向武烈侯求助,否则无法进行第二次决战。这不是王翦故意为难秦王政,而是齐楚两国的实力已经证明了大秦若想击败它们,必须在兵力上取得一定程度的优势。
秦王政回到咸阳,先在内廷召集近侍大臣们商议,然后召集中枢大臣们商议,看看有没有办法在大秦本土征调二十万大军。
秦王政的提议遭到了否决。京畿安全要不要?关中、晋中、巴蜀和东南的农耕、工商要不要维持?无限制地征发兵役,把有限的人力全部投到统一战场上,拼命地透支国力,大秦将陷入崩溃的边缘,所以,不能在本土继续征发兵役,不能进一步压榨本土国民。这是维护大秦国祚的底线,绝不能逾越这个底线。
既然不能征发本土兵役,压榨本土国民,那么只有去征发被征服土地上的兵役,去压榨被征服国的国民了。
这几年大秦征服了中原、江南、河北、代北和燕南。中原是统一大战的中心,江南已经被两次拖进战争,而河北虽然连遭大灾尚未恢复元气,但已经在人财物上给予了北方战场和中原战场力所能及的支持。至于代北和燕南,承担了数千里边疆的镇戍重任,让咸阳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它们只会拼命地压榨咸阳,而咸阳想压榨它们纯粹就是笑话了。
难道说大秦在近期内没有能力发动第二次中原决战了?
秦王政和中枢的目光都盯上了北疆二十万镇戍军和二十万地方壮勇。咸阳若想在不损害本土实力的基础上发动第二次中原决战,那么就必须从北疆“压榨”出二十万军队。
秦王政急书代北,征询武烈侯的意见。
武烈侯断然拒绝,一个字,“否”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