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
武韬‐‐讲用兵的韬略;
龙韬‐‐论军事组织;
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
豹韬‐‐论战术;
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由此六韬囊括大观看,学成此书可为帝师,此言非虚啊。
张良得此奇书日夜诵读研习,这一读又是好多年。
直到十年后,陈胜造反了,张良也立刻响应号召,聚集了一百多名青年。他深知自己势单力孤,必须找人依附,于是也将目光瞄准了秦嘉,打算奔赴留县前去投奔,在路上他邂逅了刘季。
这一年,张良40岁左右。此时的张良一洗年少时的冲动彪悍,昔日锐气锋芒已经化作智者谋者深沉内敛。几乎是第一眼,张良就看出刘季颇不简单,此人相貌奇特(很怪),气度不凡(很痞)。
人和人的相遇有时候说起来真是很神奇。
在张良惊叹刘季相貌的时候。对面的刘季也在打量着他。
这家伙怎么长得像个娘们!这就是刘季对张良的第一印象。刘季这个人,素来讨厌官吏看不起儒生,他觉得儒生又酸又腐,满口礼义却又经常背信弃义。这种看法没有什么原因可谈,几乎是性格中的定式。
面前的张良符合刘季讨厌的一切外貌典范。张良文弱书生,且貌似女子妇人,长相相当柔弱。
可怪就怪在,初见这么一个本该极度厌恶的人,刘季的心中却丝毫不觉得讨厌。相反,他对张良比较感兴趣。两人对视片刻,既然不讨厌那就攀谈攀谈吧。搭讪这样的事对刘季那是驾轻就熟,交谈之下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ldo;兄弟,你这是要去哪里?&rdo;寒暄完毕,张良先问。
&ldo;哦,去找秦嘉,打算借兵报仇。&rdo;刘季回答。
&ldo;哦……&rdo;张良陷入沉思,原来对方和自己想的一样。但这里是有区别的,张良响应造反却只得一百多人,而看看对面刘季身后的烟尘滚滚,人数粗略估计不下五千。这个规模的部队,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了,只要运用得当,滚大雪球并非难事。
思量片刻,张良很快拿定主意说:&ldo;有点唐突了,但我有个建议,不知道你听不听?&rdo;
&ldo;哦,&rdo;一听这话,刘邦的态度立刻恭敬了不少,站直身体,道,&ldo;请讲!&rdo;
&ldo;求人不如求自己。公拥兵数千余,可先取一城驻军,招兵买马以图后计。&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