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姚清看来,无论是上古四宗还是五大宗门,都不是很重视这次的岐山之变,此次来人,最大可能还是个人意愿,或是派弟子前来增长见识。
那什么《天枢至法》怕是没有人放在心上,最多有一种会不会撞大运的心态,估计早就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准备。
还是那句话,三十年了,岐山上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人翻过,残阵再强大,也挡不住真正的高手,但依然无有任何收获,聪明人早就放弃了妄想。
很快就过去一天,残阵依然不温不火,反而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有些如姚清一般不以真面示人,有些三五成群,明显形成攻守同盟。
其中倒也隐藏了几个化气高手,但都无比低调,没有任何人跳出来,只是默默关注残阵的变化。
姚清在感应到宗佑棠已经率军到达岐山脚下、并摆开了阵势后,这才微微放心,也有些庆幸,还好提前离队,不然此时此刻还真不知用什么借口才能上山。
毕竟看宗佑棠的做法,只是为了接应,并无上山的打算。
他一个人蹲在一旁,距离那些海外散修不远不近,无人关注他,更无人找他说话,就是五湖道人也在闭目养神。
姚清自是乐得清闲,一直保持着“因果视界”,一边吸收着阵法中的因果之力,一边研究残阵。
而且不知是不是受《太微道经》的影响,亦或是自己吸收不少因果之力带来的变化,姚清隐隐约约感觉,残阵在自己第一次吸收其中的因果之力和上山之后,一直都在主动相应地变化。
很难形容的一种感觉,似乎跟自己建立起了某种特定联系,从而由无序慢慢走向有序的变化。
他想了一会也想不明白,只能沿着因果丝线不断跳跃感应,慢慢推演。
以他对“现在态”的掌握和强大的推演能力,也足足花费了一整天的功夫,才稍稍理顺残阵的脉络。
“这到底是自然形成,还是提前布局?”他越是研究越是心惊,感觉很是不可思议。
残阵确实就是残阵,不论修为多高,也不论察看多少次,依然只是残阵,而且是几乎碎成渣即将消失的残阵。
但姚清在因果丝线中不断跳跃,沿着之前变化的痕迹,偏偏又发现这无数残阵之间似乎隐隐约约存在着某种联系。
就像前世的拼图一般,也像是某种三维密码,一旦复原,便能显露出真面目。
这才是最令人震惊的地方,试想当年岐山之战是何等惨烈,生死危机下,双方几乎都是毫不保留的出手,就连岐山本体都被削掉一成。
这些阵法又怎能够保留,而且是化成这般暗藏玄机的残阵,数十年不灭?
没有人能够在战场上控制双方出手的力度和角度,完全无序的攻击,哪怕是差一分差一毫,也不可能形成这般残阵聚合体。
更何况三十年过去了,期间无数人或明或暗前来搜刮,变数多不胜数,又如何持续保持下来?
毕竟这般残阵聚集起来只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稍有不慎,便会如多米诺骨牌,瞬息崩塌。
不过在姚清的推演中,这些残阵即便散去,也会把关键信息暗中铭刻在山顶无数碎石上,不至于彻底失传其中的信息。
一旦走到那一步,想要还原出原本的面目,就不知要费多少功夫了。
但好像也比现在残阵状态好上不少,毕竟还会有人无意中能够发现那些划痕,再无意中窥破个中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