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思路决定出路,选择大于努力。
阐述每个局的本质,就是为了吸收前人智慧,转而为你我所用。
百谋非我所出,能俱为我所用亦可。
这也正是刘邦用人的特点之一。
他最终能取得天下,是因为智勇双全吗?
显然不是。
原因是他组建了一个当时天下最顶尖的团队。
放眼古今中外,无论任何领域,但凡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之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团队。
也就是所谓的组织、同伙、合作伙伴。
如果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组织势力作为依托,个体的力量即便再强,也会最终力有不逮,饮恨败北。
这,便是天时、地利、人和中,最为重要的人和。
项羽与刘邦比,他是当时最得天时之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口号。
立楚怀王后人为王,是师出有名。
但是后期,项羽因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而选择建都彭城,逐渐丧失了地利,又因狂妄自大,杀死楚王,坑杀降卒,为后人所诟病,失去天时。
而刘邦依张良之计,建都汉中明修栈道,又依韩信之谋暗度陈仓,攻略三秦,取得关中之地。
至此,当时天下三大产粮基地,刘邦已占其二。
这也是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多次作战失败,却依旧能够卷土重来的重要原因。
彭城之战,张良发挥其外交才能,联合各路诸侯,帮助刘邦集结了五十六万大军,曾一度占领彭城,差一点儿就把项羽给一锅端。
可那是项羽老家啊,三万楚军精锐一出,五十六万联合军成鸟兽散,急急如丧家之犬,匆匆如漏网之鱼。
眼看着地利上取得的优势就要损失殆尽,关键之时,张良又出一计:
先策反项羽手下大将英布,再联络游击战鼻祖彭越,最后委托韩信,利用人和上的优势,扭转地利上的颓势。
这便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随后,还有谏阻分封、劝都关中,无一不是张良从大局观出发,为刘邦说明其中利害关系。
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便是人性!
通过缓和主要矛盾,平衡动荡的局势,这是张良的道,也是我的道。
“运筹帷幄”这一局,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专抓主要矛盾,然后顺势而为,扭转不利的局势。
知势才能用势,用势才能得势。
用一句话来解释,那便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