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里的成员不光有御姐风、中性风、知性风、美艳风,甚至连沙雕风都有,就差一个傻白甜了。而牧遥,就被团队赋予了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扮演傻白甜。
沈亦淮不禁想起牧遥小时候的事。
沈亦淮认识牧遥的时候,她只有六岁,据说那时候牧鸿鸣就在家教她学数学。
正常人教孩子学数学都是从十以内加减法开始学,但牧鸿鸣不。他觉得加减法这种肤浅的东西难以触及数学的本质,他牧鸿鸣的女儿,就应该对数学有一套自上而下高屋建瓴的看法。毕竟他小时候就是这样。
牧鸿鸣采用了布尔巴基学派教学法,于是六岁的牧遥每天学习的内容是这个画风:“自然数是皮亚诺公理,加法是阿贝尔群。”
然后牧遥就在拉格朗日、高斯、泰勒等等饶舌的外国数学家名字中迷失了方向。
牧遥小学一年级参加入学考试,其他小朋友老老实实掰着手指头在做十以内加减法。只有牧遥,大笔一挥,整张试卷都是1+2=2+1,3+4=4+3,2+5=5+2。
老师改到她的试卷,去找她爸,因为这张试卷实在是太诡异了。
牧鸿鸣一看试卷,就说:“没毛病,加法不就是可交换群吗?”
还好牧遥念的是沪兴大学的附属小学,作为教工子女考试本来就是走个过场,不然她可能小学一年级就要失学了。
事实证明,布尔巴基学派影响下的法国教育体系崩溃了,牧鸿鸣对女儿的数学家养成之路也失败了。
牧遥的作业牧鸿鸣很少辅导,因为他用的方法牧遥根本没法理解。
牧鸿鸣搞研究比较忙,沈亦淮的高中跟牧遥的小学挨着,申城又严禁学校补课,所以沈亦淮每天上下学都跟牧遥一块走,也算是保护她的安全。
沈亦淮的母亲沈兰馨每天起早贪黑在外面开店,忙得顾不上儿子。梁婧云就让沈亦淮来家里吃晚饭写作业,他家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还能指导指导他。
每天晚上,沈亦淮都跟牧遥一起看书写作业。他坐书桌这一头,牧遥坐对面那一头。他只要一抬头,就常常看见牧遥歪着脑袋咬着铅笔在思考问题。
有一次,牧遥写着作业,突然放下铅笔。
沈亦淮正在看单词,便问:“怎么了?”
牧遥两条眉毛拧起来,说道:“沈哥哥,这个叫小明的好笨啊。”
她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列举小明的“罪状”:“前天,他打翻了墨水瓶。昨天,他出门忘带作业本。今天,他跟朋友吃大饼不给钱。明天,不知道他又要干什么坏事了。”
沈亦淮看见她一板一眼的架势,嘴角轻抿。
末了,她还叹了口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最可恶的是,每次他干了坏事,都要我来给他解决。你说是不是很过分?”
“嗯。过分。”沈亦淮翻过一页书,随声附和着。
“那你说,我要是不能帮小明解决问题,是怪我还是怪小明呢?”牧遥凑了过来,铜铃般的大眼睛盯着沈亦淮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