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美国的示范效应,就是实用哲学的世界性普及。现在欧洲如果说要跟美国进行对抗的话,它也要把实用主义搬过去。
李晓宁:美英的科技传统来自于英国皇家学会。17世纪欧洲有两个科技中心,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法国。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就是在于英国有很好的,富于实践的科研传统。皇家学会的前身是格雷山姆学院。17世纪的大学里没有工科专业,当时的大学主要教授神学、修辞学、法学、文学、历史等科目。格雷山姆是个商人,他赚了很多钱,死前立下遗嘱,要办个格雷山姆学院。遗嘱特别提到办学宗旨,他要求这所学校除了教授当时所奉行的神学、修辞学、文学、史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以外,还要教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教授望远镜和六分仪的使用等等。总之,要教授一切有利于商业的科技知识。当时的欧洲大学是不教这个东西的。法国的巴黎科学院只研究怎么建好皇宫里的喷水池,怎么更好地为皇帝服务,它们研究的主要是这样的课题。工科院校是在英国和美国先兴起的。拿破仑时期,法国因为要打仗才建立了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当时工科专业被认为是技工事情,不允许进大学校门。但是商人们、船长、海员都上技工学校,后来就变成了工科大学。
乔良:正是这个学院开风气之先让一群船长、海员都上了大学讲堂,欧洲的大学才破天荒地从象牙塔中走了出来,实用科学才真正获得了学术地位又产生了实用价值。中国在三四百年以前缺的就是这一块。从王阳明上溯到程朱理学直到孔孟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讲授的全是&ldo;理&rdo;,不讲&ldo;科&ot;也不授&ldo;技&rdo;,不屑于此,视之为雕虫小技或奇技淫巧,直到大清帝国时都如此。最后被奇技淫巧打痛了,才痛定思痛,但东西方的差距已经拉开。何况,文化上的差异,使你即使跟人家学,也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甲午海战,一群留学英国的舰船长,都并不真懂得海上作战。所以,学学皮毛是没多大用的。
王湘穗:我们的ba(经济管理硕士),从美国移过来的工商管理这些东西,就等于是船长教育,现在的船长是什么?是ceo(首席执行官)。
李晓宁:二战后,欧洲受了很大损伤,主要工业技术都被美国垄断了。欧洲没什么能与美国竞争,欧洲只有英法合作的协和飞机,战斗机开发都是好几个国家一起弄的,只是化工、药品,瑞士的先进趋势保持下来了。德国中小企业这些年掌握了很多关键技术,它的水平一点都不比美国差,这个能力现在慢慢显现出来了。随着商业化不断发展,欧洲人一改原来的空谈理论的特点,增强了实用性,与美国的技术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态势。核心技术方面,美国越来越不占优势了。
王建:美国股市丑闻暴露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个抗癌药,根本没有完成基本的研究,就包装上市圈钱。有人问美国粮药管理局的官员有没有这回事,粮药局的官员明知真相却不置可否,肯定是内部串通,帮他做假。
王湘穗:安然公司造假,有道德的问题,但主要问题不是道德,而是虚拟经济的评估体系如何创新的问题。晓宁上次谈过这个问题,这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都造假,为什么?
&ldo;为什么贵族要当乞丐,资本家要当小偷?&rdo;显然,光从道德上谴责意义不大,还要看到虚拟经济制度层面的问题,包括整个科技创新体系、评估体系的问题,这才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对我们中国的发展也才有借鉴意义。
英国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走钢丝
欧洲制宪,就是强化欧洲的集权。尤其是加强德、法这样的强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使欧洲变成一个强势的政治统一体,在世界争霸中能占有一席之地。英国自立国以来国家战略的核心就是不让欧洲大陆统一,这是被英国和欧洲的地缘关系决定的战略选择。美国的目的是打垮欧元,瓦解欧盟,英国是打软欧元后强化其在欧盟中的地位。
李晓宁:欧洲从刚开始搞经济合作,并没考虑政治联盟。开始只是做买卖,慢慢发展与
政治有很大关系了。现在到什么程度,要干涉科索沃一类的事情了。不把这个科索沃的事解决,巴尔干就老有麻烦,稳定的欧洲就不可能出现。两个大国总在一旁觊觎欧洲的利益,一个是俄罗斯,一个美国,特别是美国。我欧洲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们也就别惦记了,谁也别在这个地区乱插手了。下面事是一定要搞欧洲制宪,宪法一定,问题都好办了。制宪就是强化欧洲的集权,尤其是加强德、法这样的强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使欧洲变成一个强势的政治统一体,以占有世界争霸的一席之地。
乔良:为什么美欧都一致要拿下科索沃这块,拿掉南联盟?整个欧盟的东扩、北约的东扩,能一直扩大到中亚。目标不言而喻:是拿到第二个中东‐‐中亚的石油。而米洛舍维奇成了一个绊脚石,所以必须被拿掉,在这一点上,欧洲与美国似乎并没有多大分歧,但问题也并不这么简单。首先我们知道,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一开始并不想打这一仗,倒是英国首相布莱尔极力撺他,把他拉下水,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号召,使整个欧洲都湿了鞋,加入了这场战争。
而美国也确实从中获了利。因为有资料表明,科索沃战争一打响,在欧洲游荡的数千亿钱就立时抽逃到了纽约和香港,而美国一炸中国使馆,流到香港的钱又马上跑到了美国,去支撑它已持续了七八十个月的经济景气。英国虽然未从中获得多少利,但它达到了自己的真正目的:不让欧洲在排除一个英国或使之边缘化的情况下得到统一。为此,就必须打击即将启动的欧元。这才是英国拉美打科索沃战争的深层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