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农家小福妃有声 > 第343页(第1页)

第343页(第1页)

“你还敢喊冤?”明延帝冷笑一声:“三郎被罚,是因为雁报他未用半点心!心无百姓!寿宁的驸马以取士大事谋利,朕若不是顾及着寿宁,他十条命都不够赔!这些事情,俱是他们自身过错,与玥儿何干?你连这点事情都看不明白,这般糊涂之人,朕看你,也管不了这诺大的后宫!”明延帝拂袖而去。翌日,太后下旨,皇后凤体微恙,由皇贵妃代理宫务。同时,明延帝特旨召了国丈进宫,与皇后见了一面。国丈忠顺郡王,为人城府深沉,克己慎行,当年也曾权倾朝野。否则,也不会在君臣博弈之中得胜,把女儿送上了皇后之位。苏皇后是忠顺郡王的谪长女,自小教养严苛,循规蹈矩,这性子说起来十分无趣,但这些,在“正妻”这个身份上,全都是优点,在皇后这个母仪天下的位置之上,更是优点。而苏皇后入宫之后,也向来谨言慎行,掌管六宫,从未因皇贵妃的盛宠而有不当之行,所以忠顺郡王也一向放心。今日一接了旨,他便是一惊,晓得定是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否则的话,皇上顶多叫郡王妃过来,不可能叫他来的。到了之后,再一听皇后的哭诉,忠顺郡王简直无语!做为一个习惯了步步算计的老狐狸,他实在弄不懂这种不计利益,单纯泄忿的行为。苏皇后哭道:“父亲,那唐时玥着实嚣张的厉害,这般耍弄禔儿,又这般欺凌寿宁,我不过想要略施薄惩,皇上竟连不配为国母都说了出来……本宫着实心寒的很。”忠顺郡王觉得头上青筋都在跳。皇上说出了这种话,又叫他进宫,这就是给皇后的最后一次机会,可皇后竟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看清楚形势!可就算心里恨不得给她一巴掌,叫她清醒清醒,忠顺郡王仍是只能强压着火气,耐心的,一字一句的道:“娘娘,禔儿的雁报,虽是小节,却涉民声,这是大事!禔儿敷衍,皇上自然会震怒!而寿宁的驸马,是因为牵扯进了卖官鬻爵之事,能留下性命,已是格外加恩!这两件事情,莫说不是出于福晏的算计,就算是,人家也占着一个理字,你只能认下!”苏皇后哭道:“她必是有心针对本宫的!否则,为何别人不出事,只有本宫的儿女出事!父亲,皇上分明是偏心,若这些事,都是那唐时玥做的,我不信他会舍得惩罚!”“娘娘!”忠顺郡王疾声喝道:“臣不管你对福晏有多少怨恨,她是皇上亲封的皇公主,那个名字,万万不要再叫了!这是其一!其二,朝堂上的事情,你不懂,但你只需要记住,就冲着牛痘之事,福晏只除非犯下了谋逆大罪,否则一生无忧!而她是女子,不可能犯下这样的大罪,所以,她必一生荣宠,清贵无极,也所以,你必须全力讨好她,与她做对,愚蠢之极!”殿试苏皇后有点惊住了,微微张大了嘴巴。这样说,她倒是懂了。她这么多年能与皇贵妃相安无事,并不是一个不懂得低头的人,只不过,她没有想到,她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后,如今,竟要对一个乡野村女低头!难道,难道之前的事就这么轻轻放过?她实在不甘心!忠顺郡王见她听进去了,这才放缓声音:“不止是你,三郎,寿宁,也该好生笼络她,就算讨好不上,也绝对不要成仇!否则,只看她行事……她本是乡间出身,性子悍野,无所顾忌,你们敢与她拼么!”她不敢。苏皇后微微抿唇。忠顺郡王一字一句:“娘娘,你应该明白皇上的性子,你再闹下去,若真逼得皇上下了决断……你可听说过,史上有悠闲度日的废后么?”苏皇后浑身一抖,这才真的怕了。若真的闹到了废后的程度,要废后绝非小事,必有罪责,最好的也是一世冷宫的下场,稍一不慎就是三尺白绫,到那时,她的禔儿怎么办?苏皇后颤声道:“父亲?难道皇上真的……他难道一点都不顾及父亲……”忠顺郡王重重点头,苏皇后双眼迸出泪来:“父亲,我该如何?”忠顺郡王道:“忍!”他的声音放的极低,一对犀利的眼,定定的看着她:“从今天开始,你就把自己当成戴罪之身,下狠手自罚,越惨越好,见了皇上,姿态更是越低越好!”明延帝是个性情中人,自然有喜恶,但他胸怀宽广,是真正的慈父仁君。例如他纵是厌恶妻族中的某人,也不会因此对付纳进来的妻妾,同样的,他就算看哪个妃嫔不顺眼,也不会因此苛待儿女,但前提是,不要触及他的底线。当年分明主弱臣强,但忠顺郡王也是全靠着示忠和卖惨,才叫明延帝接受了这个皇后,绝不敢居功自矜……如今,明延帝在位近二十年,君威甚重,早非昔日可比,谁敢跟他强项,就擎等着被收拾吧!忠顺郡王从龙有功,他对他,还是有几分顾念的,对皇后纵无情意,却也有几分尊重。所以,现在她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份顾念和尊重,尚未磨干净的时候,把局面圆过来!忠顺郡王毕竟是外臣,就算奉旨而来,也不能多待,很快就走了。皇后自此闭门不出“养病”,连请安都一概免了,皇贵妃赫赫扬扬。后宫之中风雨欲来,前朝,也一日日近了殿试之期。殿试的时间是三月十五日,只考策问一场,考题一般是先由内阁拟定,并在考试的前一天呈递给皇上亲定,但这一回,考题是明延帝亲拟的。考试时间也是一天,日落之前交卷。然后受卷官把试卷集中起来,送交弥封官,弥封官弥封完毕,送交给掌卷官,由掌卷官送交东阁,交给读卷官评阅。读卷官是由进士出身的朝官之中选拔出来的,通常为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评圈时,各加以“○”、“△”、“”、“|”、“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然后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给皇帝,钦定御批一甲。前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之为“进士及有固定的格式,是以“臣对臣闻”开头,收尾用“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稾陨越之至。臣谨对。”三月十五,许问渠和唐时嵘,与众人一起进了奉天殿。殿试名义上是由皇上亲自主持,其实大多的时候,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但这一次,明延帝却是亲自主持。这对于见过明延帝很多次的许问渠和唐时嵘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两人都可以十分从容,而有些人,直到坐下了,手还在激动的发抖。殿试题纸发下,题目是一句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许问渠微微眯眼。几乎所有人都猜,这一次殿试的题目,会跟这一次的科举改革有关。但今上,却出了这么一道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朋党。明延帝想问的是,朋党之患,应该如何解决。许问渠闭目沉吟。他自小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写文章亦是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不一时就张眼,提起笔来。殿试要考一天,明延帝当然不会一直守着,用过午膳,他又过来看了看,然后直接站到许问渠旁边,就不动了,一直把文章看完,微微点头。旁边诸人,包括考场上的贡士,都只有一个想法“状元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