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红楼芝兰逢珠玉格格党 > 第24页(第1页)

第24页(第1页)

“伯娘别总当着弟弟妹妹的面笑话我呀。”林馥环苦笑了一下,“况且,我从前并不知道,伯娘是这样喜欢提从前的人。”“多提两回,万一你也觉着丢脸了,下定决心了,也算悬崖勒马。”宋氏无奈地撇了撇唇,“再说了,你怕什么呢,反正阿徥肯定跟你想的一样——‘虽然难过得不行,但是事已至此能有什么办法呢?真按他们说的,那全家的脸都没处放,还要连累后人’,是吧,阿徥?”林馥环几乎要明着翻白眼了:“这不是怕带坏妹妹吗?”黛玉倒真不喜欢他们反反复复地说着这件事,无他,反正都是有主意的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何必浪费时间?林徥被讽了一句,目光竟然扫到她这儿了,是真的觉得她在这个家里甚至比他自己还有发言权吗?黛玉一时心跳得厉害,摸了摸心口,开口问:“方才船过桥洞的时候,我看到水边上林子里像是有什么活物在跑。”林徥忙道:“是我养的鹿,明天带你去看,我养的时候,还挺亲人的。”两个小的不管是不耐,还是紧张,都一个劲地在岔开话题,林馥环乐得如此:“明日怕是天气不好——让船娘前面临花湾那里停着不就行了?”她甚至胆子极大地对着宋氏道,“其实午膳前妹妹就给咱们留了时候自己讲话了,只是她恐怕也没想到我们车轱辘了一路都没说明白。伯娘不可怜我,好歹可怜可怜弟弟妹妹,他们可真听厌烦了,难得出来玩,谁乐意听这些扫兴的。”宋氏只笑着不说话。馥环无奈地笑道:“鹿本在原上,如今在园里,花本在水里,如今在瓶子里,月亮在晚上,现在在云里,既然如此,伯娘管我在哪里呢?”这话说的有些不讲情面了,黛玉抿了抿唇,不大乐意。她喜爱并敬重宋氏,虽然这几日颇有些不喜婶娘絮叨姐姐的事,但不代表高兴见姐姐对婶娘的好意这般推拒——别人也罢了,对辛苦抚养了她一场的婶子不该这般直白的。临花湾里有几处景致布置得相当精妙,以竹为屏,以藤为幔,紫花穿插于似望无际的幽绿里,林中有处极僻静又极精巧的竹屋,约有三间的敞亮,廊下便是水流,屋顶上还有劈成一半的竹筒,林徥介绍道:“在此可观雨帘,声音幽远,竹香荷香,清淡不杂,很有些意思。”他二人在临花湾转了一转,没见到那几头鹿,问了下人,说是它们在林子另一头。管事的问要不要牵过来,黛玉道:“让他们自在吧,有缘自然会见着的。”石阶上有些滑,林徥道了声:“明日恐怕真有雨。”叫两个婆子仔细搀扶着黛玉。二人沿着临花湾一路走到了刻了那十七首《藕舫月夜》的回廊下,当夜的文豪不止诗情出众,也都是写的一手好字,黛玉细细地一幅幅看过去,心里终于快活了起来。时间过得飞快,本以为才将将几刻钟,锦书来寻的时候,才晓得他们竟在此打发了一整个下午,太阳已经到了西山了。“大姑爷派人来接大姑奶奶了。”锦书偷偷抱怨了一声。黛玉闻言,眉头蹙了起来。21林徥皱了皱眉:“也不知道云家叫了什么人来接,若是有姐夫身边的人也来了,恐怕冲撞了妹妹,我先送妹妹回浣花涧去,妹妹也好换身衣裳,去去身上的疲意。然后去母亲那儿看一眼,若是没什么事,再打发人来知会妹妹。”黛玉道:“又不是顺路,何必烦哥哥多走一趟。这里丫头婆子这么多,我还能迷了道不成。”林徥也没再客气,嘱咐丫鬟们扶好了,便一溜烟跑了。锦书提着裙子也没追上,索性跟着送黛玉回房去。锦荷悄悄问她:“不是说南安太妃都对太太撂下狠话了么?怎么大姑爷还敢来接人。这回终于敢违她老人家的意了?”锦书道:“大姑爷虽是自己考的官,也没正经领过什么差事,一应调度升迁全是因南安王府的面子,哪能忤长辈的心愿呢?”黛玉心里一动,想着怪不得林徥自觉在家里人微言轻,甚至不如自己的分量,原来叔叔家从上到下的风气便是这样。这话要是叫宝玉听见了,免不得要嗤笑云渡“自己要做那庸碌汲汲营营之辈,怪不得要吃人嘴软,一辈子仰着别人眼色”,只是细细想来,从前她在外祖母家,也是没什么说话的底气,就是那次周瑞家的把挑剩的给她,她也只能说两声,真去舅母跟前说她的陪房也是不能的。如今也就是贾母当家,若有朝一日真轮到了大舅舅当家——毕竟他袭爵,宝玉也不能和现在这般任性了。到了浣花涧,桑鹂她们早把屋子收拾妥当了,正喂琉璃缸里的几尾金鱼。见她回来,忙迎上来问:“水已经烧好了,姑娘先梳洗还是先喝茶?”黛玉走了一天,兼不曾午睡,颇有些疲意,想着趁晚膳前休息一会儿,只是锦书在这儿,她也不大好撇开她自去沐浴更衣:“先给锦书姐姐上茶。”锦书忙笑道:“姑娘不忙,我这就要回太太那儿去了呢,姑娘累了一天了,不必管我,我和锦荷说两句话就走。”黛玉犹不肯,锦书锦荷一起劝了,方进内间去沐浴更衣,仍嘱咐人给锦书倒茶。锦书也不过叮嘱了妹妹几句帘子要拉着,驱虫的药水趁着姑娘不在打好,守夜的时候尽心之类的话,便道:“我回太太那里去了。”雪雁年纪小,难得出来一趟,倒是兴致勃勃的,一边给黛玉洗发一边道:“我听文嫂子说,园子里杨梅熟了,明天我早些起来,去摘些给姑娘尝尝味道。”黛玉笑道:“仔细酸倒你的牙。”倒没阻她。“我看文嫂子的意思,这园子里单是花儿果子,嫩藕鲜笋,就够园子里这些人手的开支还有余裕了,更不提水里的鱼还有庄上的酒。园子里的米酒不是出了名的吗,姑娘明日疼我,赏我一坛子吧。”那米酒黛玉中午也尝了,确实甘甜可口,宋氏恐她喝多了上头,只让喝了一小碗。只是认真说来,虽不赖,却不至于如传说中那般的好似天上甘露。早前在荣国府时,宝钗曾作过一首“盛名时”暗讽过这些被无限夸大了的美食美景,直说是时人追风所致。她思及前事,对雪雁冷笑道:“你不怕自己落了宝姐姐说的‘俗套’,成了‘那其实难副的盛名之物欺人的一节’吗?”宝钗作诗那天雪雁也在场,她当然不大懂诗,只是当时探春有不同的看法,同宝钗小辩了一回,她自然明白姑娘的意思:“又有什么要紧?难道沈庐的酒当真比别处高贵,怎么达官贵人愿意去?我想着,出了名人,连带着酒也出了名,又有何不可?姑娘们本来就是风雅之人,但我们这些小的,愿意去附庸风雅,也比镇日里粗鄙骂街看着顺眼些。”这话倒是合心,沈庐因出了沈劼而名扬天下,藕舫园的米酒和醉鱼也因那十七首诗而千金难求。这本也是应当的,前人的文采,本也是这酒的价值所在。难道除了味道,酒便不能有别的意境不成?她从水里起来,披上了衣裳:“今晚若是月亮好,咱们屋里就自己喝一回,乐一乐。”雪雁替她擦干头发:“姑娘仔细身子呢。”“你如今说话,倒有些紫鹃的影子了。”黛玉不觉道。雪雁听了,叹气道:“也不知道紫鹃姐姐最近如何。她是到了宝二爷屋子里,倒不用担心主子苛待,只她一开始就是跟在姑娘身边的,虽常和宝二爷他们屋来往,到底没细相处过,她一去就是占个大丫头的地儿,自然压不过袭人去,但她初来乍到,宝二爷难免要多关照些,恐怕晴雯麝月秋纹她们心里要有些嘀咕。麝月嘴巴虽利,平时却不吭声,就怕晴雯秋纹……”她又叹了一声,“再说,恐怕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总觉得袭人……哎,不知道怎么说,姑娘记得那回宝二爷来我们屋里,春纤顺手帮他把头发梳好了,袭人找来时说的话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