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饥饿的盛世在线阅读全文 > 第89章(第1页)

第89章(第1页)

中国人从来都是十分勤劳的。马戛尔尼说:&ldo;在整个路途上,我没有见到一块土地不是用无限的辛劳来加以耕作,来生产它能够生长的每一种粮食和蔬菜。&rdo;&ldo;中国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rdo;(《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为了获得更大的收获,农民们挤在一块狭小的平地上,密集地进行劳动,精心选种育苗,进行精耕细作。事实上,乾隆年间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巴罗则估计粮食的收获率高于英国,他写道:&ldo;在中国麦子的收获率为15∶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1。&rdo;

然而,人口的过度增长使乾隆盛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饥饿的盛世。马使团的来访有力击破了马可&iddot;波罗以来一直流行在欧洲的中国富强说,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从此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马尔萨斯后来在《人口论》中用中国作为典型例子来论证人口无限制增长的可怕后果:

在一些国家,人口似乎受迫,人们习惯了靠尽可能少的食品生存。在这样的国家一定曾有这样一些时期:人口不断增长,而生活资料却毫无增加。中国看起来符合这种描述。假如我们所得到的对它的描述可信的话,那么下层阶级的人民习惯于靠尽可能少的食物生存,并乐于食用欧洲工人宁死也不愿意吃的泛滥垃圾……这种境况下的国家必然会面临饥荒。

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令英国人惊讶的,是中国政治上的贫困。

斯当东和巴罗都注意到:&ldo;中国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奢侈了。他们每天吃几顿饭,每顿都有荤菜许多道。&rdo;与底层的普遍贫困强烈对照的,则是上层社会生活的豪奢。虽然底层社会中很少发现脸色红润的人,但中国政府高官中有许多胖子,这些达官贵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吃。

斯当东说,他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ldo;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在其他国家里,富有者和赤贫之间,还有着许多不同等级的中等人家。&rdo;

对于社会的强烈两极分化,中国人几千年来已经习惯了。但是地球上其他国家并不都是这样。斯当东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是他们见过的国家中最厉害的。&ldo;中国有一句名言:&lso;富者甲第连云,贫者无立锥之地&rso;……但这句话在其他国家并不适用。&rdo;

18世纪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产阶级迅速兴起与壮大。中产阶级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ldo;近代世界的许多变革,如英国的清教徒革命,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的民主改革等,都与中产阶级的要求密切相关。&rdo;随着他们力量的壮大,国王和贵族都不得不向他们低头。

巴罗说:&ldo;中国没有中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因拥有财富和独立的观念,在自己的国度里举足轻重;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是不可能被朝廷视而不见的。实际上,中国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rdo;

英国人很容易地了解到,在中国,所有的富人几乎同时都是权力的所有者。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财富积累主要是靠权力来豪夺。中国的专制是超经济的,经济永远屈居于政治之下,也就是说,财富永远受权力的支配,一旦没有权力做靠山,财富也很容易化为乌有。&ldo;在中国,穷而无告的人处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们没有任何诉苦申冤的机会。&rdo;(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ldo;做官便譬如他的宗教&rdo;。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ldo;实业&rdo;是他们致富的基本手段,经济地位的上升就自然而然能带来政治地位的上升。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对个人财产权的绝对尊重。而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是英国法律的重要内容。英国人认识到,个人财产权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由社会的基石。洛克就说,财产权与个人的自由有着直接的关系。财产权不是一种物的关系,而是一种道德的关系,一种与因果关系相联系的涉及预期的稳定性的社会关系。没有它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预期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法律中,个人财产权却屈居政治权力之下。巴罗研究了中国法律后得出结论说:

中国所有的有关财产的法律确实都不足以给人们那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恰恰只有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感才能使人乐于聚积财产。对权势的贪欲也许使他们对那些小康视而不见,但是那些大富却实难逃脱他人的巧取豪夺……执法机构和执法方式如此不合理,以至于执法官员有权凌驾于法律之上,使得对善与恶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官员的个人道德品质。

马戛尔尼的结论与巴罗相似。他说,是专制主义摧毁了中国人的财产安全,从而摧毁了所有刺激中国进步的因素。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时才能发生。但是,在中国&ldo;首先考虑的总是皇帝的利益&rdo;,因为&ldo;任何财产违反了他的主张是得不到保障的&rdo;。马戛尔尼不否认中国存在着大土地产业,但他认为它们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如&ldo;高利盘削和官职馈礼&rdo;所获取的。它们是贸易或侵吞的短暂的积聚,而不是土地贵族或绅士的产业。他写道:&ldo;在中国确切地讲没有世袭贵族。&rdo;

在那些推崇中国政治的欧洲学者的著作中,中国社会的和平、稳定、井井有条一直是他们赞美的重点。他们认为,这说明中国是民权、人道所主宰的理性王国。&ldo;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组织&rdo;。(郑鸣谦《法国启蒙运动中的&ldo;儒学&rdo;镜像》)

与传说中一样的是,英国人看到的中华帝国的政治秩序确实十分井然。

整个中华帝国的整齐划一令英国人惊叹不已:&ldo;自进入中国境内以来,在这样大的地面上,一切事物这样整齐划一,这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rdo;(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ldo;这样多的人口,这样广袤的地面上,遵守着一个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俯首帖耳于君主一人的绝对统治之下。&rdo;(约翰&iddot;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英国人认为,中国社会治安的良好和政治效率之高胜于欧洲:

&ldo;皇权的铁掌威慑着一切不守秩序破坏法纪的行为,全体使节团成员感到绝对的保障。&rdo;(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权力的威严使北京城内秩序井然。&ldo;北京人口虽然这样多,但秩序良好,犯法的事很少。&rdo;(约翰&iddot;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中华帝国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效率也令人印象极深。英国人原来担心自己带来的数量众多、体积巨大的礼品在陆地运输过程中一定会损坏几件。然而,在清帝国官员的有力组织协调下,整个运输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ldo;我们的包裹总共有六百多件,形状大小不一,尽管有多次装卸、转驳,到达京城时却没有丢失或者损坏一件。&rdo;&ldo;的确,这儿一切似乎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就都能办成,最费力的事也能随时得到执行,甚至是兴高采烈地执行。&rdo;(约翰&iddot;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