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曹参位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最终才有日后的文景之治,大汉国力强极一时。
叔孙通
叔孙通,薛县人。秦朝时因文笔好会写文章,被征召入宫。
此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陈胜、吴广刚造反那会儿。
那时候谒者向胡亥报告说山东有人造反。
胡亥闻讯就找博士们来商量:楚人占领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
众博士、儒生共三十多人异口同声建议:他们是在造反,请陛下赶快发兵攻打他们。
胡亥听到当即发火,脸色立刻就变了。
这时候叔孙通走上前对胡亥说道:各位儒生的话都不对。他们不是造反,只不过是群小毛贼,占山为寇,陛下只要派当地治安部门进行管理就行了。
这话真是动听啊,甚合上意。
胡亥现在只想听这个。他称赞了叔孙通,又挨个询问众儒生博士。这下有人聪明了,说是强盗不是造反,有人还转不过弯来依旧说是造反。
胡亥没有再和他们争辩到底是强盗还是造反,他直接让官员记录下每个人的答案。凡是说造反的全部治罪,凡是说盗贼的全部免职。
唯独赏赐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新服装,并授给他博士职位。
谢恩叩赏后,叔孙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收拾包袱闪人。
之后此人先投项梁,再跟项羽,最终到了刘邦旗下。
前面说刘敬。提到刘敬初见刘邦,穿了套又破又脏的羊皮袄,却坚决不肯更换。这里叔孙通也有件关于衣服的小事。这位总是穿一身儒服,而刘邦最讨厌的就是酸儒。
叔孙通见刘邦每次见他都露出厌恶之色就去打听,打听的结果原来是汉王(当时还是)最厌儒生,于是这位立刻脱下儒服,穿上短袄。该短袄还是按刘邦的家乡款式定制的。
这下刘邦终于高兴了,叔孙通也放心了。
两件小事就将叔孙先生的秉性暴露无余,这是个阿谀的人,惯常见风使舵。然而事实证明,越是这样的人越吃得开,没办法。如果此人仅仅是个卑鄙小人,那么我们到此可以鄙视他了,无奈此人虽然人格问题,却有真本事。
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命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
当时的情况,刘邦将秦朝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自己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来替代。
这就体现了文化素质的差异,刘邦制定的代用规矩实在是太简陋了,很多地方疏漏、很多地方不清楚。当时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喝高了之后,有的狂呼乱叫,有的拔出剑来到处乱砍,刘邦这才恨当初怎么不好好读书,为此事大感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