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时辰之后,124师、125师和独立团的军官来到了罗山县城以西约十公里的楠杆铺镇,这里现在是川军45军军部所在地,隐约可以听见东边传来的枪炮声。
天下着大雨,军长陈鼎勋刚刚坐在会议室里准备召开作战会议,一名上尉参谋快步走了进来,立正敬礼:&ldo;报告军座,17兵团指挥部来人,是一名少将,要见您。&rdo;
&ldo;在哪里?&rdo;
&ldo;军座,他们是坐车来的,现在在车上等着。&rdo;上尉参谋压低了声音。
124师师长曾苏元&ldo;啪&rdo;地一声拍了一下桌子:&ldo;格老子的,好大的架子。&rdo;
陈鼎勋苦笑一下:&ldo;曾师长息怒,人家是上峰吗!走,出去看看。&rdo;
几个人站起来冒雨走出了会议室,只见院子里停着一辆吉普车,前面坐着一名秃顶的少将军官,看见他们走出来依然坐在车上一动没动,皮笑肉不笑地说:&ldo;陈军长,雨太大,我就不下来了。&rdo;
军部的上尉参谋一听这话,急忙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给陈鼎勋撑起来。124师师长曾苏元、125师师长王仕俊、副官处长余治农和独立团团长李剑棠只好光着头站在雨地里。
&ldo;陈军长,我是来传达胡军团长的命令的。军团长命令你们45军连夜进入阵地,督促各部抢修工事,在24小时内做好配合军团作战的一切部署,不得有误,违者按军法从事。兄弟的话说完了,告辞。陈军长好自为之。&rdo;秃头少将说完后,不等陈鼎勋说上一句话,吉普车又&ldo;嗞&rdo;的一声,溅起一片泥水,驰出了45军军部大院。
125师师长王仕俊伸手抹了一把脸,气愤地问道:&ldo;格老子的,军座,刚才来的是谁啊?&rdo;
&ldo;17军团的一名副参谋长,听说是胡宗南的一个远房亲戚,平日里就架子大的很。&rdo;124师师长曾苏元拍了拍湿漉漉的衣服:&ldo;走吧,快进屋吧,都他娘的成落汤鸡了。&rdo;
李剑棠脸色憋得通红:&ldo;龟儿子的,真想一枪崩了他。&rdo;
&ldo;李参谋,去让厨房烧几碗姜汤送到会议室来。&rdo;陈鼎勋心里也是被气得不行,自己说起来也是堂堂国军中将,可人家一个少将却根本不理你的茬。
几个人回到会议室后,都坐在椅子上默默不语,心里的冰凉比身上的冰凉更要多。直至厨房的伙夫把煮好的姜汤端上桌,陈鼎勋这才勉强一笑:&ldo;来,大家快趁热喝一口,咱们在中央军眼里啥子都不是。算了,还是考虑怎么跟小鬼子打仗吧!&rdo;
&ldo;军座,看来这&lso;围魏救赵&rso;袭击日军正阳县军需粮秣要地的计划是彻底流产了,这胡宗南也太刚愎自用了一些,我这个算是和他有点交情的人都不给一点面子。&rdo;余治农边说边苦笑着。
李剑棠听到这里站了起来:&ldo;军座,既然他胡宗南不干,咱们自己干不行吗?&rdo;
&ldo;剑棠老弟啊!袭击作战讲的是一个快字,咱们川军根本就不具备快速机动能力,就眼下这点装备,打打防御战勉强可行,如果实施长途奔袭作战,基本上是没有一点胜算。&rdo;余治农看了一眼李剑棠解释道。
陈鼎勋很无奈地看了一眼李剑棠又坐了下来之后,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ldo;诸位,错失这样的良机,只能说是他胡宗南的无能,但我们现在也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瞪眼,当务之急,还是好好考虑一下我们45军如何打的问题吧。&rdo;
第058章:保卫武汉战信阳(3)
天刚刚放亮,下了一夜的大雨终于停了。在罗山县城东面5公里外的竹竿铺镇里,李剑棠在一个已经逃走的地主家的客厅里,召集全团连以上军官召开了作战部署会议。此时,独立团补充营正式归建,有70多名新兵牺牲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
&ldo;各位,我们独立团的任务是守卫竹竿铺镇和竹竿河西岸一线。由三营守卫镇东大桥,一、二营在河西构筑阵地,补充营作为预备队留守团部。我团的左翼是125师749团,右翼是124师。大家也都知道,胡宗南把我们川军又放在了一线阵地,活下来的机会很少,在战斗发起前,都给家里写个遗书,来不及写的留下点东西统一交给警卫连保管。我们此次出川抗日已经是第二次离开家乡,我李剑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有哪位不想留下的,我也不会阻拦。&rdo;李剑棠用平静的心情说完这些话后,坐在了客厅的椅子上。
补充营副营长胡刚把唯一的右臂举了起来:&ldo;我跟着李团长打鬼子。&rdo;
&ldo;豁出去了,腾县没有战死已经知足了。&rdo;独立团三营营长李枪威也跟着举起了右臂。
新任补充营一连连长的刘二黑也举起右臂:&ldo;对头,跟团长打鬼子,我也干了。&rdo;
&ldo;我们谁也不走,跟着团长干到底!&rdo;剩余的军官面向李剑棠,齐刷刷地举起了右臂,异口同声地喊道。
李剑棠闻言深受感动,举起右手庄重地给大家行了个军礼:&ldo;谢谢!谢谢大家了,独立团将与小鬼子血战到底,绝不后退一步。&rdo;
两个时辰之后,独立团三营营长李枪威指挥着手底下的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和6门迫击炮跑步到达了竹竿河大桥防御阵地。刚刚整理好队伍,独立团工兵连连长黄士伟带着一个排的工兵也从大桥的另一个头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