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阿松忙问:&ldo;我呢?阿姨讲我也可以去啊。&rdo;
阿龙爹大手一挥:&ldo;去吧,跟着你阿姨长点见识。&rdo;
老小阿樟急得直蹦:&ldo;我呢?我呢?阿姨,我也可以去不?&rdo;
阿龙娘拍了他一巴掌:&ldo;你什么也不会干,去了也是捣乱,过几年再说。&rdo;
阿兔阿云臊他:&ldo;是啊,外太公生日那天,你还欺负小羊。阿姨才不要你去。&rdo;
&ldo;我没有,我没有,阿姨你问小羊啊。&rdo;
从热闹的小院出来,坐进车里,张歆忍不住微笑起来。她是地主了耶!
扬州那个田庄,现成摆在那里,玉婕都没当回事,张歆更是一早知道只是借用,不是她的。这块地虽然小,虽然差,却是亲自打听,判断,买下,还将在她的规划和注视下,一点点变化,建设起来。在这过程中,大姆的疼爱,阿彩一家的关心,乡亲的纯朴。田地还没出产,她已经收获很多!
--------------------------------------------------------------------------------
作者有话要说:老大们觉得更新太少,不够看,俺觉得留言不够看。:(
试验一下:无加更情况下,维持一周二更。更新一章后,两天(48小时)留言超过一百条(内容暂时就不要求了),俺就再更新一章。假如,这文才发生过一次地,留言超过两百条,俺连着两天更新。因为某些缘故不能按时兑现的加更,24到48小时内一定补上。良性进行下去,一周可达三到四更。有点勉强,基本还在俺可以做到的范围。如何?
这次自驾出游,车子跑了六千四百多公里,还跟人一起坐了共计13小时渡船。最后一天,思家心切,不想再住店,连着开了12小时,强撑睡意,凌晨开到家。最后一次过收费站,被问&ldo;早上好&rdo;,懵了一下。老了,累过不容易歇回来,弄不好就是俺们这辈子最后的疯狂,呵呵。
该送分回复的,一两天内办。
【
戒心
酒楼的硬件设施改造,已经完工。
最初接手酒楼,张歆并没想一开始就在硬件上大投入,承接同知府老夫人寿筵,是机会,也是极大的考验。潘氏给的宴客单子上亲友官员绅士名流已经有三十来家。虽有人口单薄的人家,只是少数。多半人家,老爷夫人少爷小姐,可能还有老妇人少夫人。每家平均得算上五六口,再加上随身伺候的小厮丫环,摆宴席的地方就需能容下三四百号人。外围还要留下停车落轿,放置礼物,给车夫保镖随从休息的地方。潘氏后来又追加了两家客人,保不齐还会追加。寿筵当天,还可能有未受邀请的商人乡绅来凑趣送礼。为防措手不及,宴客厅容量至少得按五百人算。
潘氏也承认,想要热热闹闹给婆婆做个整寿,家里没场地,没人手,才想到改在酒楼宴客,托给张歆去伤脑筋。
张歆以前不是做酒店的,这么大规模的宴会不要说没办过,都没参加过,一想到五百个人头挤挤挨挨,五百张嘴张张合合,立刻头大如斗。好在本土人士程启和薛伯见多了这样的阵仗,并不觉得什么了不得。
原来的&ldo;客如归&rdo;在泉州城也算大的酒楼了,却也只有不足一半的容量。扩大场地,更改格局,势在必行。
好在程启搏击海上,有冒险精神,明白渡过危机,就是机会,更赞成张歆将承接宴席作为酒楼将来经营重点的想法,愿意进行初始投资,也有个大家族能解决这个问题。
程启的母亲董氏一开始很不满儿子找了个寡妇合作,还把经营权完全交了出去,却被程启几句话驳得无话可说:&ldo;你又不肯帮我管,又叫我争气。我自己没那本事,托了薛伯的福气,遇上个有本事的人。你又要挑拣。寡妇不是人?族里死在海上的也有十几个,留下的女人不都是寡妇?&rdo;还有没说出来的半句:&ldo;哪天我爹在外面没了,你不也是寡妇?&rdo;
没多久,听说同知夫人把老夫人的寿筵交给张歆操办,也就是由程启的酒楼举办,董氏才相信了张歆有本事有手段,也不知她儿子是真的练出了慧眼识得珠,还是走了狗屎运气。先不管酒楼以后能不能赚钱,这回的寿筵,从金钱上来讲,一定没得赚,能少贴点就好了。可同知老母亲六十整寿,又是初到泉州,上起知府,下至士绅,都要来拜贺捧场,地方官绅名流一网打尽。闽南还没有哪个商家有幸承办过这样的&ldo;官宴&rdo;,赔本倒贴钱都有人愿意做。办这一场寿筵,即使程启从头到尾不露面,也没人会不记得&ldo;福寿阁&rdo;是他的生意。办好了,福寿阁和程启就在大小官员和各路人物那里挂了好,以后有事容易说上话,也会被城乡父老记住名字,可谓一宴成名,摆脱默默无闻。如果办不好,砸的不仅是张歆和福寿阁的招牌,丢的更是程启,他们家,甚至整个程氏家族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