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煮酒啥意思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就在这时,太祖的托孤重臣伊尹站了出来。

伊尹,生卒年不详。《史记》称其名为阿衡,伊是他受封的地名,尹是商初最高官职,相当于首相。但《孙子兵书》称其姓伊名挚,阿衡才是官名,《吕氏春秋》也持相似的观点。

据说伊尹本生于伊水(河南洛水的支流),后流落到有莘国当自耕农。伊尹研究天下大势,认为夏朝必亡,他希望有莘氏能担当起灭夏建立新朝的重任。为此他不惜放弃自由民身份,到有莘氏宫中去当奴隶。伊尹通过高超的烹饪技术获得有莘氏首领的宠爱,却不幸发现有莘氏与夏王同为夏禹后人,很难担当革命领袖。经过继续搜索,伊尹发现商族领袖成汤非常适合作为灭夏的领袖,于是趁商汤迎娶有莘氏的一位贵族女子为妻之机,作为陪嫁到了商汤家。后来商汤发现这个陪嫁奴隶才能出众,遂免去奴隶身份,伊尹逐渐成为重臣。

这段来历极具传奇色彩,不过可信度不高。《史记》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说伊尹精于烹饪,并结合神农氏的中草药理论,发展出中医药汤剂工程,由此名声大震。伊尹又精研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的治国之道,被有莘国礼聘入宫,担任师仆,负责教育贵族子弟。这据说得到了甲骨文考据的验证,如果包括甲骨文记载的话,那么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教师便是伊尹而非孔子。商汤仰慕他的才名,五次前往力邀,才请得伊尹归为辅佐。这显然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原型,而且《吕氏春秋》《资治通鉴》都认可伊尹是中医药汤剂的发明人,此说可信度似乎更高。

根据零散史料判断,夏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奴隶主将过多奴隶用于奢侈的家庭服务,承担生产任务的自由民劳动力不足。而伊尹将大量奴隶投入到物质生产中,改善了生产力结构,推动了商族强盛。商朝建立后全国都采用伊尹的治国理念,一时欣欣向荣,伊尹树立起崇高的威望,商汤驾崩后自然成为托孤重臣,大权在握。伊尹从有莘国当师仆起,就当惯了帝师,虽名为商臣,但商汤就把他当老师,到商汤的儿孙辈就更加尊崇。伊尹自称先知先觉,要使天下人民后知后觉。不过当时硬件实在有限,别说什么造纸印刷术,连成熟的文字都还没有,所以先知虽亲自兼任教育部部长,但商朝的文化科教事业似乎成就一般,大家依然是文盲,只是都知道了有伊尹这么一位先知的存在。

当王位继承人出现疑问时,连续辅佐了几位商王的大先知伊尹的意见就非常重要,最终他的选择是太丁的嫡长子也就是商汤的嫡长孙‐‐太甲。

这似乎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游牧民族兄终弟及,最终又传回给长兄儿子的朴实模式,但联想一下就行了,千万别联系起来。商汤是立过儿子太丁作为太子,只是太丁自己不争气,死在了老爹前面,继位的仍是商汤的儿子而非弟弟。至于帝中壬没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儿子,所以传给了最有资格的侄子,仍是传子的一种变通。可见太甲的继位,恰是在维护父子相继模式,而非游牧民族的兄终弟及。

当然,如果要帝中壬自己行使权力的话,未必就轮得到太甲,这还是伊尹拿的主意。所以太甲能够成为商太宗,着实应该好好地感谢一下这位元圣。

知错能改是好太宗

帝太甲登基后,深刻认识到肩上重担,全心全意做一个好首领。伊尹也尽心辅佐,连写《伊训》《肆命》《徂后》等几篇著名的公共管理学论文,论述商汤(在他辅佐下)的治国之道。帝太甲虚心接受,君臣上下都非常和谐。据说前三年经济增长,物价平稳,堪称盛世,人民齐声称颂太甲是个好国王,伊尹是个好宰相。这时帝太甲有点飘飘然了,觉得老子这么能干,从小博览群书,现在达到顶峰,往前三百年、往后三百年,没人比我更优秀,我看了那么多的人文社科书籍,为啥还要看你个糟老头子这些莫名其妙的论文!

夏商的历史记载实在不太清楚,我们也不能确定帝太甲的准确年龄,所以不能确诊是不是青春期逆反心理,但症状肯定是符合的‐‐凡是伊尹作出的决策,太甲都坚持反对;凡是伊尹的指示,太甲都始终不渝地去破坏‐‐这并非太甲真的觉得伊尹的政策不合理,而是为了通过反对伊尹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对此伊尹非常头疼,又写了多篇政论来规劝帝太甲。诚然,历史上不乏被老夫子的微言大义感动得浪子回头的坏学生,但是当这个坏学生的爸爸、叔叔都死光了,自己还当了国君,就没那么容易被几句话劝得回心转意了。

帝太甲为了彰显自我,改变了伊尹的治国之道,成为一个标准的荒淫之君,据说还暴露出残暴的一面。伊尹屡谏不改,最后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放逐太甲!是的,您没有看错,宰相伊尹放逐了国君太甲。

伊尹把太甲送到供奉商朝历代祖先的桐宫(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勒令他闭室自省。太甲本以为当上国君就成了神,可以为所欲为,直到被放逐才顿悟一个基本道理‐‐国君也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为所欲为的人。但是不是太晚了,国破家亡的惨剧还能逃脱吗?然而太甲,以及他的商王朝又是无比幸运的。大圣人并没有落井下石,他放逐太甲确实是在尽心教育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而非抢班夺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