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shàn,不是chán)在民间名声比曹丕还要大一点,尤有&ldo;乐不思蜀&rdo;&ldo;扶不起的阿斗&rdo;和&ldo;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rdo;等大量成语、歇后语广为流传。唯一遗憾的是这些成语普遍不是褒义,刘禅在民间就是不学无术、软弱可欺、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形象代言人。其实他的身世非常惊险,历经磨难。刘备曾占据徐州,但又被曹操打得丢妻弃子,襁褓中的刘禅一度在乱军中走失,多亏亲卫队长赵云智勇过人,又找了回来。此段详情可参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这部小说一贯以牛不吹上天、嘴就不落地的文学精神著称,但这一段偏偏很符合史实。而《魏略》更称刘备曾穷困潦倒到了卖儿子的地步,后来在汉中称王,才由张鲁找到刘禅送还给他。不过此说漏洞颇多,但刘禅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和惊险曲折中度过却是不假,绝非《三国演义》刻画的那种纨绔子弟。
黄武二年(223),汉昭烈帝刘备驾崩,皇太子刘禅继位,史称汉孝怀帝、蜀后主。蜀汉的实际统治区域大概相当于今云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汉中,除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外,大多是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国力相当贫弱。然而这样一个小国却担负着光复汉室的重大责任。汉昭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把重任交给了十六岁的小刘禅,不过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和伊尹一样伟大的相父‐‐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就完全是神级人物,后人甚至用&ldo;三个臭皮匠(裨将),顶个诸葛亮&rdo;来说明他的智力相当于常人三倍。汉昭烈帝从一织履小儿成为一方雄主,延续汉祚,离不开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豪杰的鼎力支持。但关张等大将先于昭烈帝而卒,蜀汉第一代领导人就只剩下诸葛亮一人,自然便大权在握。刘禅作为小皇帝,非常小心地处理着自己和诸葛大神的关系。
蜀汉政权具有非常明确的组织目标导向‐‐光复汉室。从国号上来说已经做到了,但在版图上还有点差距。根据组织目标,丞相诸葛亮多次北伐,主动进攻曹魏。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在空耗国力。果然,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第六次出征,魏将司马懿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以南)据兵不出,诸葛亮病卒军中,耗尽国力还是未能完成光复汉室的夙愿。不过也有不少人被他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英雄情怀所打动,不断歌颂乃至神化,渐渐将其塑造成了忠义和智慧的化身。面对这样一位大神级的相父,年轻的刘禅表示压力极大,但也处理得非常合理。诸葛亮举全国之力进行胜算很小的北伐,在当时就遭到普遍反对,但刘禅没有坚决反对,而是默许了诸葛亮的战略选择。
当然,也不要认为诸葛亮的主动北伐战略是以卵击石,军事上还是有其合理性。曹魏强于蜀汉,若来南侵,选择作战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蜀汉将更加被动。曹魏反正要打来,蜀汉还不如主动出击,抢占相对有利的战机。主动出击一方面是为自保,一方面也是在等待机会,不停地骚扰,一旦出现了什么变故便可乘虚而入。只不过最后诸葛亮没有等到一件足以颠覆曹魏的大变故便&ldo;出师未捷身先死&rdo;,但这已经是相对最不坏的一种选择了。有人还诟病诸葛亮过于谨慎,如果他不执著于稳妥的祁山进攻路线,而大胆一点采用魏延直出子午谷(一条汉中褒中县境内穿越秦岭的小道)的建议,或许早已攻克长安,尽复川陕了。其实这是《三国演义》讲的一个笑话,却被某些同志当了真。魏延虽然聪明过人,却有先天性生理缺陷‐‐脑后长有反骨,从医学上讲就是颅顶骨内向增生,压迫大脑后侧皮质层神经元,临床表现为有较大概率随机产生非逻辑性惊人之语,这个建议就是典型。魏延建议诸葛亮别执著于祁山,由他率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插长安。长安守将夏侯楙一纨绔子弟,纯粹靠驸马地位才当上大将,必不敢守,望风而逃,魏延立刻入城据守。此时曹魏陇右驻军才赶来救援,却正遇诸葛亮自率十万主力大军赶到,内外夹击,可获全胜,一举夺取关中。魏延计算了行军、入城、构筑城防等各个程序的时间,恰好吻合,时间刚刚够用。
这个建议看似精彩,许多意识流军迷据此大肆讥讽诸葛村夫胆小如鼠,但其实他们都忽略了魏延建议的一个虚假性逻辑假设前提陷阱‐‐夏侯楙必须在魏延奇兵到时立即望风而逃。对,立即‐‐一天也不能停留‐‐哪怕他停一天魏延就不能按时入驻长安。而且夏侯楙还得留下足够的补给品,才能让进驻长安的魏延坚守一段时间。那要是他没立即呢?且先不说城内的夏侯公子是否能吃掉这支翻山越岭兼程赶来的疲惫孤军,就算坐等陇右援军前来,也足以对反骨将军形成包饺之势。诸葛村夫确实胆小,不敢拿十万大军的性命押夏侯楙逃窜得是否及时,所以一直没有采纳魏延建议,让后世富有冒险精神的意识流军迷们失望了。
除了对魏作战,诸葛亮还对西南边陲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平定了数起叛乱。其实西南夷叛乱最初是由汉族豪强雍闿煽动,诸葛亮及其谋士马谡经过研究认为,西南夷部落尚未开化,是典型的部落政权形态,国家无法对部民进行直接管理,必须靠部落首领代管,制定了&ldo;攻心为上&rdo;的策略。虽然七次擒获部落领主孟获,但都将其放归,最后得到孟获的诚心归顺,西南大后方在孟获的管理下一直非常安稳,孟获也官至御史中丞。按理说直接管理比领主代管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但这种折中也很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