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太宗的贡献其实很伟大,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和文官政府正是在他手中成型,他的王朝更奠定了中华(汉)民族的民族性格,这个成就怎么吹捧都不过分。但我们也不能在他成串的败绩面前装瞎子,最主要是我不希望看到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一干八十余人纷纷跳将出来,捶着胸肌大叫:&ldo;耶!老子当年曾经在战场上踢爆过你们最佳太宗的屁股!&rdo;
辽太宗:
很多人拿帝羓当笑柄,这是很不道德的‐‐尽管这其中也包括我。其实辽太宗非常不错,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成功锻造成汉式帝国的游牧部族,这个成就非常伟大,也符合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尽管死得很丢脸,但他比那些一生不败的嗜血狂人伟大得多!
夏太宗:
和辽太宗恰恰相反,夏太宗是把本来可以成为国家公民的党项族人民强行变回了部落民,目的只是为了保住自家的一份私业。当然,这些部落民愿意接受他的统治,也说明大规模推广平行化公民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有条件,有步骤的。
金太宗:
一个神奇的人,神奇的民族,神奇的国度,如阿波罗13号那样耀眼,但立刻又消失了。如果按金太祖的国策走下去,或许东亚地区会多一个文明国度,但金太宗想把整个东亚文明报销,结果玉石俱焚。
元太宗:
上帝之鞭因你而找到极限,你的伟大有多少诗人咏叹!但诚实地说,以上四位离本书的主线都比较远,就不多说了。
明太宗: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若以个人功业的绝对高程论,恐怕全人类至今也无人能与明太宗比肩!但很显然,他只是站在了他爹这个超级巨人的肩上,相对高程也不过如此。当然,明太宗作为人类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变最重要的一位军事家,并开启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地位不可磨灭。然而他的个人素养又实在难堪了点。如果拉通宋明六百年来看,明太宗无疑是三十四位帝王中文化素质最差的一个‐‐比宋末那两个幼童都不如。其实看看全书哪篇最长就可以猜到作者私下最欣赏哪位太宗,但如果强要选他做最佳太宗,就好比考察干部时,十几位一甲进士可供选择,您偏要去选一个秀才,这在有舆论监督的文明时代是毫无可能的。另外,朱老四还有着严重的道德缺陷‐‐不论此事前因后果,篡贼终归是篡贼。至于明朝形成的一套规范成熟的公共管理体系,并且成为一个超级帝国,其实跟朱老四关系并不是很大,换个人来也差不多。
清太宗:
客观地说,他的智慧修养和胸襟见识整本书无人能及,他简直就是汉文帝的气度、隋文帝的境界、宋太宗的文治、明太宗的武功完美结合的怪物,他后代&ldo;写史&rdo;的水平更比唐太宗强上百倍。然而,他的王朝却不在本书所说的主线之上,甚至可以说是专门来打断这条主线的。所以,论个人,皇太极是全书第一牛人,绝无争议;但论公共,清太宗不能参加中华帝国最佳太宗的评选。希望您能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理解这层意义。
综合评价,中华帝国的最佳太宗就是‐‐汉文帝!
当然,这仅是个人观点。事实上,在作者的概念中,中华帝国的主流王朝‐‐汉唐宋明是愈发完善,益趋至治,但李老二、赵老三、朱老四的毛病却一个比一个多,确实没办法把他们排在汉文帝前面。当然,这也是因为宋仁宗、宋高宗、明太祖、明孝宗没有参与本次评比,中国皇帝的素质总体而言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不能把最佳太宗的概念扩大为最佳皇帝。
然而,我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请您来看汉文帝怎么凭运气捞皇帝当,不是学习唐太宗怎么杀兄篡父还能把自己打扮成大英雄,也不是观赏光义的驴车驾驶技艺,更没兴趣跟您探讨明太宗是不是万艾可的潜在用户,而是以他们为节点,表现行政组织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也就是本书的第二条主线。
这条主线其实主要是三个问题:宰相、一级地方政府、军权。
中华帝国理论上主权只属于皇帝,其他人都仅是辅助管理员而不是次级主权拥有者,但帝国的庞大决定了真正的个人独裁是不现实的,必须委政于吏,而官吏之首(宰相)又容易架空皇帝。皇帝的应对之策是用更亲近的内臣来取代权势日隆的外臣。丞相这个词最初并非政府一把手的意思,而是商周国王家里的大管家。但这个大管家一旦承担起公共管理职能,自然就成为一个公共职位,与前代的尹、宰并无区别。后来魏文帝设中书省制衡外朝,而中书令最初可不是朝官而是宦官,尊敬的太史公司马迁受宫刑后便入宫担任此职。魏文帝便想,宦官是皇帝的私家服务员,亲近度与外朝官员可不能比。然而,从此担任中书令、尚书令、侍中的都是朝官,这几个职务便不再是宦官,而演化成朝官的职名。尽管名义上没有丞相那么独尊,但也差不了多少。
隋文帝终于改变了以往政府必须要由一个一把手全面负责的思维定势,用三省六部的形式分权制衡,并形成了宰相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的新思维。唐宋在此基础上又有进步,这群人无非就是个参会的资格,挂个同平章事的差遣就行了,不一定固定成什么职务。但这么重要的差遣自然就会职务化,到后来南宋恢复左右丞相之名,甚至出现平章军国事这样和汉朝丞相无异的一把手。明朝把这些统统废除,以皇帝的秘书内阁大学士辅政。当然,秘书们就很快拥有了前代宰相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