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道隆家军对百姓最好了,真正做到了对百姓秋毫无犯,有求必应。
那几个年度,国内报考武官的青年才俊数不胜数,还有好多读书人放弃自己获取的功名投入军武当中。
这在向来以文人治国理念为核心的庆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就是哪怕当时大方向政策仍旧是以文人为先的,在武官待遇没有任何提升的情况下,仍旧有很多人因为被隆万里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财富去追随他。
这种极为强大的能够使得人心所向的威望,是当时所在的文人集团和皇帝极为忌惮的。他们不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不够得人心。
反而会把做得好的人拉下去,在比烂的时代,谁好,谁就得死。
这种非良性的竞争,使得一些原本有能力做好的人,为了不引人忌惮,故意摆烂。
再这样的大环境下,只一个隆万里,是完全无法真正改变其本质的——除非他想改换朝代。
偏偏,他并没有这方面的心思。最后,他在自己的队伍将要变质之前,卸掉了自己身上的一切,没有再往前进一步。
与这个世界妥协了。
如今的隆万里,再不是过去那个隆万里。他现在只是一个闲散度日的富家翁。再也做不到曾经那如同奇迹一般的事情了。
可是朝廷仍旧对他多有忌惮,哪怕是如今,庆文帝想要他出山,也要顾忌重重。
朝廷里大人物们绝不想头上再出现一枚烈日。哪怕已经过去了很久,他们仍旧没忘记那种被民意裹挟着,被大势压迫下的恐惧。
·
张伴伴心里想不通。
他在来之前,对这件事做不做的成,是信心百倍的。他以为他最需要担心的是文人集团的阻碍,而不是隆万里本身的态度。
作为一个如此优秀的将领,还有什么是比再上战场更吸引他的呢?他明明有着如此高尚的品格,谁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但隆万里绝对不会有。
他对庆国的衷心无人可以质疑。
正因为他是隆万里,在国家遭遇危难的时候,在庆国遇到危险的时候。谁都有可能说不,但他绝对不会。
他愿意为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庶民安危,严苛要求自己和手下的士兵。他对自己和士兵们如寒风一般冷酷无情,但对路过的庶民百姓却如春风一般温暖。
张伴伴哪怕没有亲自见过,但也听过不少关于隆万里的事情。大名鼎鼎的过门不入,早已经走进家家户户,成为人口口相传的经典。
他们像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这名将军。只因为他也像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
张伴伴家里贫穷,否则他不会为了一两银子就进宫当太监,这一当就是几十年,但他在宫里无论是叫小张子,还是张公公。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个名字——张大全。
他也有自己的父亲和娘亲。虽然地位也如他一样贫贱低微。
他还记得他在宫里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找到机会回去找亲人的时候,以为这些年的不闻不问,他们也许早就已经不在人世,却亲眼看到自己亲娘的那一瞬间泪目的感受。
他的父亲,看起来还很精神。他说起隆家军的时候,眼睛里都在放着光。
他要他记住隆家军对自己家的恩情,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跟隆家军对着干。父亲说,我们虽然只是一群没人会在意贫民百姓,一辈子没什么大的出息。
但我们也懂得知恩图报!
别人怎么样我不管,但是你小子要是被宫中富贵荣华迷了眼,不知道自己姓谁,是谁,做那种恩将仇报的事情来。我死了也要从棺材里爬起来抽你!
所以,在那些大臣都说隆万里居心叵测,收买人心的时候,张伴伴知道隆万里不是那样的人。
收买人心买不来百姓们的真心。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都以为下面的人是傻子,是蠢人,一点蝇头小利就能收买利用。那是因为底下的人连吃口饭都难,尊严根本就不重要。
但金钱利益能买这世上很多东西,可唯一买不来一颗真心。
张伴伴坐在那里,父亲的话,来之前的信心十足,此刻却反而形成了一个能把他吞进去的深渊。
眼前的隆万里不是他期待的那个隆万里。
他很清楚的知道,他在推诿。
他在计算,像那些朝中的大人物们一样,拨弄着自己的小算盘。
就好像有什么东西破碎了。
是什么呢?是一个虚幻的构想,还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