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十六团劫军列,独立团分了五万来斤粮食,两千五百人,够吃二十天的,算上十五天的余粮,离撑到秋收还差一个月的量,老胡那边来消息,那个劣绅最近和鬼子来往很频繁,预计要不了多少天,独立团就可以动手了。
旅长说了,最近上面有大动作,让独立团安分点,李云龙这次很配合,闷着头在杨村整顿训练。
同时也趁着这个间隙,分了一个排的人出来盖砖窑,杨村没有窑洞,都是土砖房,他们战士住一住没问题,可装甲车不能这样露天放着,这东西金贵,得停在房子里。
普通的土砖房肯定不行,得上砖瓦房。
开始李云龙想去买点青砖来,可王恒提醒了他,因为民房不够,现在战士很多人都还打着地铺,这夏天还能顶一顶,过了些时间,天气转凉可咋办啊。
不如搞个砖窑厂,多造点砖,改善团里的生活条件,多了的砖还能拿出去买,这附近的小土包不少,一个个大凸起,除了挡路没啥用,拿来烧砖正好。
王恒提出这个想法,有点出于私心,土砖房住的太难受了,他想住砖房。
还有一点,他想把红砖搞出来。
他和李云龙说自己以前从报纸上看到一种新工艺,能减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砖窑的产量。
李云龙有点心动,可又不想让士兵的训练被后勤这一块耽误,军垦已经消耗了不少人力,有点不愿意。
他们聊天时,正好被杨村的村长听到了,李云龙动心了,他也动了心,这年头烧砖也是门技术活,不外传的。
青砖属于紧俏货,门槛相对较低,这就让不少人都想搞,可技术不统一,一个砖窑厂就是一种砖,质量参差不齐,有赚的也有赔的。
这村长在几年前就想搞,可苦于只有人力,不懂技术,怕舍了本,就一直拖着。
现在听到王恒懂,已经沉底的老心思又浮了起来。
跑来和李云龙说,不如由杨村来办这个砖窑厂,独立团协助,后面出砖了,大家按比例分。
李云龙一想,这注意行啊,当场就同意了,砖窑厂由独立团来建设,后面的烧砖由杨村负责,独立团提供技术支持和不定时的协助,比例就按独立团三成,杨村七成。
现在用的都是青砖,工艺稍微复杂一点,产量相对来说较低,强度和红砖差不多,只是更加抗腐蚀,这对于他们来说没必要,又不是要造百年工程,红砖的优点和缺点非常迎合现在的需求。
砖窑厂大部分用的都是包身工,也就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工。
在抗日刚开始的时候,不少军队为了扩张,疯狂的抓壮丁,有些军队满员了后,打着抗日的幌子,把手底下的兵租给砖窑厂当奴工,美其名曰是为了自筹军饷。
其实就是军官要捞外快,独立团里有几名战士就经历过,他们找机会冒险逃出,逃到山西参加了八路军。
独立团的砖窑厂就在这几人的指导下,配合王恒的建议,去掉了顶部的水池,少了成本不说,还节省了不少时间,只是五天而已,一座小型的红砖窑做好了。
杨村的男丁不多,妇女不少,烧砖主要由这些妇女来干。
剩下的就简单了,有那几名士兵带着这些妇女烧砖,王恒就不参与了,红砖和青砖的烧制区别,只是去掉了水淋这个步骤,其他基本一样。
在中央来的装甲团队到达杨村前两天时,第一炉红砖出炉了。
等降了温,李云龙拿起一块红色的转头在手里看着,红色的砖,颜色看着就喜庆,只是怎么这么麻手啊。
村长也不管砖面粗糙硌手,一手红砖,一手青砖,用力的撞在了一起。
这第一批红砖没有让大家失望,只见两块砖损伤程度差不多,细看之下,那青砖似乎损伤更严重一点。
这样的结果,让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王恒说的先进工艺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大规模运用,第一批的一万块砖,全部用来扩建砖窑,李云龙又派了一个排的人来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把产量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