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北宋·宣和遗事 > 第139章 吏治清浊凭谁论二(第1页)

第139章 吏治清浊凭谁论二(第1页)

赵佶说明自己的想法后,一众宰相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分管吏部的宰相,曾布率先问道:“官家,派遣巡按御史,以何名义,派遣何等样官吏,以何品级为限?”

赵佶想了一下觉得参考明代制度也不错,赵佶说道:“吾以为选派的御史应该年富力强,不畏强暴,品级低一点无妨的,只要他们能帮吾揪出这些蠡虫,吾不吝赏赐。”

一众宰相都明白赵佶的意思,无非是以小治大呗,任用这些官卑职小的御史去纠察地方的方面大员,因为他们年轻,有冲劲,同时官职不大,也未必这么在乎这个七八品小官,同时初入官场,还有一腔热血,他们敢于不畏强暴,毕竟心里还有良知,要是那些老油条,恐怕对很多事情就习以为常了。

苏辙问道:‘官家,选派御史赴地方巡视,应该以何机构为名,毕竟台谏的巡按御史要长期在地方巡视还是要有一个名分比较好。’

章惇想了想说道:“要名分的话,臣以为效仿前唐行台制度,就称为行御史台即可,行台御史也属于台谏范畴,长官嘛,按前唐制度,察院,设监察御史若千人,执掌纠察州县地方官吏的违法行为。唐代时以道为监察区,全国共分为十道。每道设一名监察御史,称为都巡按使,为行台长官,其余监察御史为巡按使,虽有品级之别,但是不管都巡按使还是巡按使都是监察御史,没有高下之别,都可以直奏银台。”

赵佶觉得章惇这个建议非常之好,因为现在地方有监司,没有经略安抚使司的地方,转运使就是地方长官,若是有重大战事,朝廷临时任命大臣为宣抚使也足以处置战事。若是真的和明朝一样,巡按御史执掌大权,赵佶怕最后巡抚又横空出世,其实现在的制度对于赵佶来说刚刚好,不需要巡抚,行台的设置将巡按御史的职权牢牢限制在监察地方上,这样监察御史就没有可能做大,成为像刺史或者节度使那样的地方割据势力。

同时在章惇的设计中,都巡按使和巡按使虽然存在上下级关系,但是还是按照台谏的管理模式,就是有上下级,但是没管辖权,只要任何一位监察御史觉得需要弹劾,他就可以直接弹劾,避免了地方大员和台谏互相勾结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设计赵佶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然后就是人选问题,这样朝廷需要大量的御史,苏辙和韩忠彦都建议启用之前被贬谪的一部分官吏,他们大部分都是旧党成员。当年因为各种原因被罢黜,如今要么赋闲在家,要么任祠禄官,赵佶觉得启用他们倒也不是问题,但是要求启用的都是官声好的,没有贪污前科的官员。

同时从州县官吏中选拔一批通晓实务,又经过历练的年轻官吏进入台谏,现在的台谏御史,固然操守好,但是他们对于州县官吏贪墨的手段恐怕了解的不多,凭他们去纠察这些官吏的贪墨,恐怕什么都查不出来,所以先想办法提高台谏的水平才是真的,不要到了地方之后被人家蒙蔽,一无所知,才是让人咋舌。

赵佶对诸位宰相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年要在北方兴修水利,该怎么修,修成什么样,政事堂都该有个计划,责成工部和都水监拟定,到时候台谏也好按照计划对照考核。”

分管财政的计相吕惠卿说道:“官家,河工水利,耗资颇大,见效也慢,现在朝廷财政并不宽裕,不可能在北方大兴水利,而且北方土地贫瘠,就算是兴修水利,收成也不如南方,是不是把重点放在江南的水利上?”

赵佶笑笑,其实吕惠卿说的不错,真的从效果来说,在南方,甚至在荆湖兴修水利,所获得的收益也远远超过在北方,确实在现在的条件下,北方的土地产出甚少,远远不能和南方相比,但是南方的粮食调运到北方来,损耗也是不小,蔡京做过统计,运送五百万石漕粮,朝廷要在南方筹集七百万石粮食。

还不用说,受限于汴河,每年能够转运的漕粮是有限的,赵佶当然也想过通过海运将漕粮运送到登州再转运的事情,但是一来是登州距离东京还是十分遥远,二来是海运需要大量的船只,同时风险也不可控,赵佶现在能拨给水军的钱是很有限的,肯定是优先保证战船的建造。

在赵佶看来,南方本来宗族势力就强大,而且比较经济状况要好得多,依靠州县官府和地方宗族势力,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都能兴修,而北方如今土地兼并严重,民生凋敝,要是朝廷再不拨款的话,单靠州县和百姓,根本无法完成水利设施的修建。

北方每多生产一石粮食,就相当于在南方多生产一石半粮食,而且只要北方能够粮食自给自足,朝廷就可以储备足够的军资,为将来与女真人作战准备,吕惠卿又不知道女真人,当然没什么危机意识,赵佶可不行,一天不把完颜吴乞买拉来当太监,赵佶就放不下心。

赵佶坚定的说道:“计相所言,虽有道理,但是国家行政,当以长远为要,现在北方贫瘠,朝廷若不拨款兴修水利,百姓和州县只会更加困难,南方无论是州县还是百姓,都比北方好过多了,可以责成州县筹措钱粮,或动用部分常平仓储积和留用钱财,兴修水利,实在开支巨大的,可以奏请政事堂拨款,北方州县困顿,就以朝廷拨款为主,同时以工代赈,减少流民,北方水利好了,产粮增加,漕运的压力才不那么大,否则一旦漕运有变,朝廷拿什么养活东京百万生民和都门禁军呢?”

对于赵佶的话,苏辙、韩忠彦倒是表示支持,韩忠彦说道:“官家圣见极远,臣等佩服,只是为国秉政,还要量入为出,不可操切,隋炀殷鉴不远,当深思之!”

赵佶点点头说道:“这样,三司、工部、都水监会同北方诸路,拿出一个方案来,先取一路试点,若是可行,再逐次推进,尽可能恢复北方的水利。”

诸位宰相这才领命而去。

喜欢宣和轶事()宣和轶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