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龙国史书对于他的评价,参差补齐,坏的多,好的少。
有人认为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杀了袁崇焕、熊文灿、杨嗣昌等十八个总督,导致朝廷无能用之人。
识人不明,忠奸不分,启用温体仁与周延儒两大奸臣。
这二人于国事无补,反而使朝堂斗争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种评论,朱由检内心显然很反感。
因为对方所说的这些事,他都没有做过。
这也给他提了个醒,如果对方史书上讲述的是真的,他必须把这些人好好利用起来。
至于温体仁与周延儒两人,早晚会收拾他们。
不过接下来人的评论,让崇祯帝心中冰凉。
虽然对方是替他开脱的,但对方述说的事实,让年轻的皇帝后背直出冷汗。
对方认为,朱由检作为了一年轻的皇帝,十七岁登基。
想想普通人十七岁在做什么?
虽然这个年轻人有着各种缺点,怎么能要求一个年轻人能够担负起振兴王朝的责任。
看看当时大明朝的处境,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放任何一个人上去,即使他是什么中兴之主,也很难挽救大明。
内忧方面,大明的官僚体质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尤其是文官。
而崇祯帝扳倒魏忠贤之后,算是自废武功,使得可以制衡文官集团的厂卫系统成了摆设,没了耳目,只能任由文官集团蒙蔽。
甚至到最后,崇祯帝不得不重新启用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
这也是好多正史上,表述崇祯帝生性多疑的原因。
文官集团的蒙蔽,让他不得不对大臣上奏的任何事都持有怀疑态度。
既然官僚体系已经烂透了,除非推倒重来,不然即使朱元璋来了也无用。
而明末的天灾多不胜数,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崇祯帝来进行这一切。
更何况对方的能力与阅历,只是守成之君,不是中兴之主,不能做太多苛求。
面对上述论断,崇祯帝冷汗潸潸。
对方帮他推脱责任,但诉说的事实,不得不让他重新考虑大明的处境。
是否真的如对方所说,已经到了不得不推倒重建的时候。
如果重建,又该如何来建设?
就在此时,手机响了。
来电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崇祯帝心中顿时一惊。
电话的使用方法,他已经摸的差不多了,清楚这个小东西是有一个固定通话数字用来联系机主。
可是孙承宗与袁崇焕的电话号码,他都有存到手机上,那么这个陌生的号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