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汉生书法作品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话说到最后,两人已经俨然如姐妹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晚,李孔氏也该告辞了。于是,她不好意思,拐弯磨角地表示,家里的某某人非常喜欢《故事集》,不送她不好,送她自己又舍不得,所以……

张王氏本就有心派送,又交谈的很是投契,自不会拒绝,便很爽快的说,&ldo;我这里还有几本了,本是给别人留的,既然承蒙您及您的某某如此错爱,您就先拿着吧!&rdo;

&ldo;那怎么好意思?&rdo;

李孔氏推让了一番,在张王氏的坚持下,还是收下了。

双方皆大欢喜。

能被张涵清楚记住的故事,都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而《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又是张王氏从上千个故事中挑选出来的,百里挑一不说,还符合了时人的口味。

因此,在短短时间内,《故事集》便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泛欢迎。

这样前来索要的,终是不多。平日没有交往,或者不认识的,也不好冒昧前来。李家与张家素有交往,这十来年关系一直不错,李孔氏又与张王氏认识,这才会上门拜访的。

不过,张王氏手里的五百本《故事集》,还是很快被送完了。到了后来,除非通家至好,张王氏只好婉言谢绝了。于是,又发展出许多的手抄本,但这种新奇的印刷本,还是被视为难得的珍品。

&ldo;小叔,小叔……&rdo;

荀攸紧赶了几步,撵上荀彧,&ldo;怎么,又被教育了?&rdo;

荀彧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大眼睛高鼻梁,粉装玉琢的小脸,十分的可爱‐‐比张涵好看多了。他瘪着嘴,闷闷不乐地说道:&ldo;是啊,母亲今天又拿&lso;张氏子&rso;教育我了……&rdo;

荀攸也有这样的经历,闻言不由起了同仇敌忾之心,&ldo;真是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为了求名,想着那个孝廉,不务正业,不学无术……&rdo;

荀攸今年也才刚刚十四岁,荀彧看他摆出这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ldo;其实,那故事也挺有意思的。不过,却未必是那张氏子写的,这些人为了求名,什么龌龊的事做不出来……&rdo;

&ldo;是啊,是啊,那张氏子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故事,还每天一个,我才不信呢!我三姐还说,张氏子想必是个英俊潇洒、温柔可亲、风流倜傥……&rdo;

说来说去,荀攸就讲起了八卦,说到她三姐,装出一副恶心的样子,然后评价说。

&ldo;真是发花痴了!说不定,那张氏子长的像个猪头……&rdo;

八百里外的&ldo;猪头&rdo;仰面朝天,重重的打了个嚏吩,这两天天气挺好的,怎么总打嚏吩,难道又有人念道我了,不应该呀!

不应该?念道张涵的人多了去了。

随着《张氏子娱母故事集》流传愈广,被感动的母亲们,以之来教育自己儿子的就越多,而被教育的孩子十有八九都会对张涵油然而生&lso;崇敬&rso;之心……

除了这些感性的妇女外,很多人对《故事集》存有疑问的。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张氏子是以此来求得名声,故事的作者也未必是张氏子。很多人认为,《故事集》是张王氏写的。

当然,这些人多半只在私下里说上几句。他们不是孩子了,没有证据,是不能胡乱猜测的。大汉国以孝治天下,相信的人,至少在嘴上相信的人,还是要比不信者多许多。

不管怎么说,张涵初步确立了孝子的名声。而这样的名声,对张涵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二十五章出书[下]

在一个道德的社会里,道德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当初,王莽拥有足够的道德声望,竟可以通过和平演变,成功地取得了汉室江山。道德的力量之大,可见一斑。如果不是王莽鬼迷心窍,要按照《周礼》来建设一个理想国,也未必会失败。

这些都是闲话了。

不过,可以肯定,张涵有了这个名声,对将来是大有好处。

十一月中,《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出版了第二卷。这一回,张王氏印刷了一千册,才勉强满足了需求‐‐仅指与张家有联系的。

《故事集》出第二卷,并不在张王氏的计划之内。在大汉国,印刷书籍的成本是很昂贵的。雕版印刷只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价格稍稍降低一些儿,却依然很贵。而且,张王氏也无意于把张涵树立成故事大王‐‐那不是什么好形象。

然而,事情到了这一步,却由不得张王氏了。既然是给张涵扬名,就要做到尽善尽美。在时有人发出怀疑之声,不管是她本人,还是张昭,都不可能停手,给人以口实。所以,便有了这第二卷。

这一次,为了给张涵扬名,张家花费巨大。

造纸术是天书最先提供的技术,按张涵的说法,很是简单。机械法是把纤维打散磨碎,化学法是用石灰和草木灰蒸煮,制成纸浆后,洗涤、漂白、添料、加胶、抄纸、烘干、压光,便制成了纸张。

张家造纸作坊从无到有,经过一点一滴的多年研究,对此间流程有了深入得了解。蒸煮法成纸质量好些儿,机械法可以利用水力石磨,价格便宜些儿,各有所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