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汉生信息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磕头这事,张涵开始还挺不习惯,但架不住年年磕,月月磕。逢年过节拜祭祖先,得磕头;在重要场合给长辈行礼,得磕头;隔段时间,没有给父母亲、祖父母请安了,再见了也得磕头。时间久了,渐渐的,也就习惯成自然了。礼节而已,别在敌人面前屈膝磕头,也就是了。

说磕头不如说叩首,前者重,有恳求的意味;后者轻,只是个礼节。

临来之前,张涵已经学过拜师礼了。早知道在拜师过程中,必得如此,预先已做好心理建设,所以,张涵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拜师礼。

自此,张涵成为黄渊之徒,两人关系为之一变,立刻亲近不少。

ps:还有两更,俺人品了,诸位是不是把票票投起来

另外,问一下,谁会做封面?分推还没有封面,真的很难看的

第十一章续拜师[上]

黄渊把这个新收的弟子,拉到跟前,询问起他的功课。都说是神童,也该满足下老师的好奇心了。

张涵也不紧张,传说本就属实,他的理解能力远超孩童,现在的记忆力又好,用心学了两三年,比别人学六七年的,还要强些儿。加上前世的底子,有些方面甚至说世间第一也不为过。

&ldo;弟子粗识《诗》,略明算学,正在学习《礼》。&rdo;

黄渊大为震惊,不由自主瞥了眼张何,这口气也太大了。

《诗》就是《诗经》,分为风、雅、颂,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共计三百零五篇诗歌,还有六首有目无辞的笙诗,总字数四万有余,光生字就有五千之多。你一个小毛孩子,能读下来就不错了,竟敢说&ldo;通&rdo;,就是说&ldo;粗通&rdo;也过分了。

奇至于说到&ldo;略明算学&rdo;,就更过分了,这是说已经有一点儿心得了。

书张何面带微笑,肯定的对黄渊点点头。这话听起来是有点狂妄,但张何清楚张涵的水平,这还是比较谦虚的说法,张涵已经学习完《九章算术》,至少在算学上,已经超过了他。他怜悯地看了一眼黄渊,不知道如今他有没有把《九章》研究明白,当初黄令则还不如他。不过,也没关系,黄令则在《礼》、《春秋》上都颇有造诣,教导张涵措措有余。

网黄渊不明白,张何的眼神为何如此奇怪,但他看的出,张何对张涵的话表示了肯定。这就令黄渊好奇心顿起‐‐难道真有这么神奇?

两人眼神一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黄渊了有点儿底,仍表示了怀疑,语气却温和不少,他话中的疑惑还是真实的。

&ldo;可是当真?&rdo;

&ldo;还请先生考教。&rdo;

《诗》才四万字,张涵的理解力是个成人,记忆力是个孩提,都处在最优秀的时候,四万字的东西,没花多少时间就倒背如流,并能理解诗歌的含意,知道其具体的背景和如何应用。这样说粗通实在是谦虚了。

至于《九章》,拜托,此时的数学大体在初一、初二的水平,张涵再怎么差,也是个大学生,花上一点时间,用题海战术,他很快就重新娴熟自如了。

因此,张涵的回答清清楚楚,很是信心十足‐‐心里有底,自然不慌。

黄渊先出了个简单的,以免张涵万一回答不出,过于尴尬。

&ldo;《鹿鸣之什》能背颂吗?&rdo;

&ldo;能&rdo;,在黄渊点头后,张涵开始了今天的表演,清脆的童音在屋里响起,&ldo;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rdo;

诗往往更容易背诵,作为歌辞,它带有很强的韵律感,背起来朗朗上口。张涵摇头晃脑的小模样,看的黄渊微笑起来。

&ldo;这首诗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rdo;

《鹿鸣》是首短诗,张涵很快背诵一遍,并主动开始解释诗。

黄渊点点头,提了两个小问题,就问起了另一首诗。这回就没那么简单了,他要求背的是风诗中第一长诗《七月》,这是一首农事诗,共8章88句,380字,在《诗》里也是有数的长诗。

&ldo;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rdo;

张嘴就来,没有半点犹豫,张涵对此就是一副熟极而流的样子。但是,接下来的解释,张涵就逊色不少,可以看出是死记硬背的,并不能理解一一农事他若是理解,就不正常了。

说完后,张涵并不放在心上,落落大方的说道:&ldo;很多东西,弟子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望先生不吝赐教。&rdo;

黄渊轻拈长须,微笑道:&ldo;莫急,你是我的弟子,总会教给你的。&rdo;

黄渊他非常满意,毕竟这是一首农事诗,描写在田间劳作的,不象《鹿鸣》那么简单,能都背下来,就很不简单了。再说,有不会的,才是正常,才能显出先生的本事,如果都会了,还来这里,那是……找茬。

……

这一日,张涵一连背了诗四十七首,字字清楚,声情并茂,没有大的错误。黄渊笑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得英才而育之,人生一大快事也。

一时兴起,黄渊又让童子拿来纸笔,嘴上的功夫,考完了,那就试试手上怎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