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汉生信息 > 第466章(第1页)

第466章(第1页)

可笑的是。战事本是为了奴隶贸易而发生的,然而,为了维持战局,双方都在将平民变卖为奴隶,以便从船队获取足够的物资。奴隶贸易反而大兴其道。

倭人好管理是出了名的,很适合作奴隶。这个不必多说。张涵对奴隶的待遇也是相当关注的。奴隶都是钱!奴隶死了,损失地还不是张涵自己‐‐奴隶营制定了计件标准,规定干满十五年的活便可以获得人身自由。一般说来,倭人能吃苦。每天拼命干活,在奴隶营里吃的、用的。都比原来强不少。十五年的活,通常八九年便能做完。岑涛私下颇为惋惜‐‐早知如此,当初就说二十年了。

商船队在倭岛搞风搞雨,众臣自然有所警惕。但是,船队是太上皇地。而且,这背后还有张涵的影子。群臣再不识趣,也不愿参与到皇帝的家务事里,私下里念道几句,悄悄上书也多点到为止(张涵一率留中不发)。毕竟,张涵能够免除徭役,也全靠手中的奴隶支撑起了大半边天下。前者是皇家事务,还可以说是皇家无私事;后者便关系到国计民生了。其间的得失,众人心中都自有算计‐‐总不能为了蛮夷而增加税赋吧?!

※ ※ ※ ※

武备部下属的屯田司不必说了,下有三十五万顷良田,每年能提供上亿石粮食,养活了百万大军和全天下的官吏。这二十万奴隶,说什么也是不能动的。

为太上皇和太太上皇修陵的十万奴隶,也不能再减少了。不然地话,太上皇一发脾气,张涵脸上也难堪。况且,工部已勘测好地形,正要将张涵的陵墓提到日程上来‐‐这是常规,可张涵不愿意。人死如灯灭,陵墓修的再好,也是活人的事,与他没有多少关系。张涵找出种种借口百般推逶。当然,用戏志才的话说,全是在做无用功。可是,奴隶太少,人手紧张,要拉十万八万奴隶去修几十年陵墓,张涵说什么也是舍不得。反正,拖延一日是一日。等他临死的时候,草草建个陵园也就是了。

工部还在将驰道向交洲、扬州和荆州、凉州、益州和荆州延伸,这些事情岑涛倒是驾轻就熟,在过去地这些年中,他已经修驰道十五万余里,使之遍布北方诸州。此中自然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化程序,岑涛稍稍留心下,不要让人做手脚也就是了。这是重中之重,近些年来筑路的奴隶没有少于五十万的时候。

加上其它杂七杂八地各项事务,也有数十万奴隶在做,张涵手中的官奴足有百多万众。这些官奴除了战俘和罪犯外,其余十有八九皆来自海外。

前前后后,船队从倭岛贩卖回来地奴隶不下三十万,由于倭人性情温顺,易于管理,在民间也是很受欢迎,倭人奴隶的价格始终高居不下。有利润的地方,自有人会去经营,倭仆被官方垄断了。船队便转而贩卖倭婢。与三韩婢一样,倭婢也受到好评。不过,三韩婢通常是高级货,会被当成侍女之类地,倭婢往往就等而下之,被当作仆妇了。

据说,流入的倭婢数量不比倭仆少多少。把战乱死亡者也计算在内。倭岛人口短短数年间便消失了上百万众。倭女王遣使朝贡,要求大齐主持公道。张涵选择性失明。群臣也视而不见。倭女王心急如焚,倭使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接见倭使难米升当然不是什么赏心乐事,张涵能不见便不见了。

其实,来自涨海的奴隶也不少。但是,这些人里总是很懒散,不肯老老实实干活。必须严加看管,并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却远不如倭人受欢迎了。

涨海位于热带,物产丰富,没有冻饿之忧。那里西米树野生于森林中。居民需要时便去砍&lso;面包&rso;。运气好的话,砍一棵就可以让一成年男子吃上一年;运气不好,也不过是砍两棵罢了。天然供应如此富足,以至于人几乎可以不劳动;伸手就可以取得粮食。故而,居民便非常懒惰。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印度人,那是天下第一等的懒汉。懒惰已成为一种天性,深深铭刻在他们的骨头里。后世地英国殖民者,号称石头里能够榨出油来。可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从印度人身上获取利益。都无一倒外遭遇了失败。辛辛苦苦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只得罢休了。懒惰的天性保护了人身自由,这也算是天下一绝了。

从本质上说,西方文明是建立在人性本恶基础上的,而在华夏信奉人性本喜的儒家取得了胜利。换言之,西方文明是一种掠夺他人式的文明。而华夏文明则是自给自足的建设式文明。

华夏的扩张是文化先行。周边地区都已认同了华夏文明后,扩张往往水到渠成,整个民族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很少遭遇到强烈地抵抗。

屠杀当然也是有的。然而,那种刻意而为的种族屠杀西方历史上比比皆是 华夏从来没有做过。就是因为这样。朝鲜人强烈抵抗,历经华夏多次征讨,也始终保持了独立。

不然的话,弹丸之地、寥寥几个毛人,难道杀不光他们?!

坦率地说,华夏文明以道德为核心,在这方面,肯定是要优于西方文明的。但是,强者为尊,前生张涵生活在一个西方地世界里,西方的文明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迹。而正如劣币驱逐良币一样,不劳而获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掠夺永远比建设来的容易。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也就不难做出了。张涵自然而然便借鉴了掠夺式的发展道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