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怀古的脑子里顿时&ldo;嗡&rdo;地一下,心像忽然被抽气变成瘪瘪的真空一般,心在疼,浑身都在疼!这十多天来发生的事情一幕一幕从季怀古脑海里闪过,真的是顾方言,天啊,为什么是顾方言?!
如果事情的主谋是顾方言,那么他在火车上就对季怀古和云静撒了慌,他根本没做过那个梦。之所以说出那个梦境,不过是为了季怀古和云静以后的幻觉打下伏笔!可以说,从上火车起,顾方言的计划就开始实施。
至于顾方言说他梦中穿着现代装束,和季怀古云静的梦都有所不同。多半是做贼心虚,故意弄出一点纰漏,以免怀疑到他身上。
此后的古墓幻境顾方言当然有机会导演大家的幻觉,只要他自己是清楚的,他就可以利用lsd的暗示特性,对其他人进行心理暗示,引导大家的思想跟着他述说的场景走。
季怀古和云静的老文化馆夜晚梦境,顾方言同样有机会导演。
庭院聚餐那晚,毛林松提了酒来是交给顾方言的,他在上楼叫云静的时候两瓶酒并没有离手,那是他下毒的最佳时期。
若是酒中被注射进lsd迷幻药,张风交通事故则可以归结为lsd药性作祟,张风出事后,顾方言表现得十分紧张张风一案的进展,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他特别担心老师季怀古的安危,其实他是害怕警方给张风做详细的尸检,查出lsd迷幻药的秘密,所幸警察对张风酒后驾车出现意外并没有过多地怀疑。
那一晚季怀古的噩梦和毛林松的死处于先后不同的时段,也都可以解释为lsd迷幻效用配合顾方言给予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能够致命,季怀古在和老王一起分析五代黄惮极其手下亲兵怪诞死亡的原因时就有定论。
而云静的投井自杀未遂,则可能是lsd迷幻药导致的犹豫副作用加上前世今生的艰难抉择导致的后果,多半不在顾方言的计划之中。顾方言对云静的感情是真的,这一点季怀古绝没有怀疑。
所以那晚顾方言没有出事,他把自己掩盖式的假装出事安排在第二晚,如果他的梦游是假装的,那突然出现的灯俑也就比较好解释了,灯俑根本就是他自己放置在那里的。因为那个地方埋藏的时候已经挖过土,后来梦游的时候重新开挖就显得特别轻松,这和季怀古原先以为的梦游让力气变大根本毫无关联。
假如幕后真是顾方言,那么顾方言不惜血本,拿出这对灯俑的目的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证明&ldo;前世今生&rdo;理论的真实存在。顾方言煞费苦心搞出这么一个理论,到底是想干什么?
答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是爱。
充满嫉妒的爱!
爱是天地间最伟大最崇高也是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列库尔格勇闯王宫,和云朵至死不渝;也可以让顾荷芳不顾及丈夫的凶残和季祖根偷情,并留下他们爱的结晶;爱可以让云静放下女孩的矜持,对老师表白,在遭到拒绝后百折不挠,默默伤恋。
而嫉妒,却是上帝安排在人类心中的妖火,它可以毁灭一切。
顾方言喜欢云静,云静却喜欢季怀古。想要让云静疏离季怀古,对顾方言产生感情。就必须拉近顾方言和云静之间的距离。列库尔格和云朵的故事在武吉人尽皆知,顾方言将其改编一下,加以利用,再来个&ldo;前世今生&rdo;的理论,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季怀古在心中暗叹,自己是个不懂&ldo;爱&rdo;的人,或者说,根本没有爱的勇气,在这一点上,他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弟弟--顾方言!
为了这个&ldo;爱与嫉妒&rdo;的计划,顾方言一定下过不少功夫来了解古代制俑的方法。可是,那两个实实在在的灯俑是如何落到顾方言手中的呢。按照苏进步馆长的说法,那两尊灯俑应该是被伍卫国得到,并且藏了起来。因为文革之后,政府并没有从伍卫国手中缴获什么古董。
难道说,伍卫国将灯俑留给了顾荷芳,而顾荷芳却将这灯俑给了顾方言。
为了顾方言的&ldo;爱&rdo;,顾荷芳居然拿出这对灯俑?
太匪夷所思了,季怀古觉得,在顾方言的&ldo;爱和嫉妒&rdo;后面,一定还隐藏着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他不由自主地掏出顾荷芳的照片,细细端详。
&ldo;季老师,你怎么会有我妈的相片!&rdo;一条黑影突然出现在门前。
那一夜伤心的刀锋反光着最爱(1)
五十年代初期,伍卫国的父母分到那个房子的时候,伍卫国还是个孩子。伍卫国的母亲体弱多病,生下伍卫国后身体更是虚弱,基本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所以,伍卫国是个受父母宠爱的独子。
伍卫国十几岁的时候,身上的流氓特质已经暴露了出来,父亲再也管他不住。他成天和武吉县军大院的那些野孩子混在一起,偷家里的粮油票出去下馆子,成群去桃园里摘桃摸瓜,出城拔农民的即将成熟的青稞做&ldo;冷蒸&rdo;(武吉的一种青苗面粉制作的炒面食品),剪人家的羊毛换白面馍馍。
事主不断找上门来,父母竟先后给伍卫国活活气死。爹娘一去,伍卫国更是变本加厉,成了远近闻名人见人憎的二流子。
伍卫国不事劳作,自然没什么收入,家里能卖的东西基本上都让他变卖一空。到了卖无可卖的时候,他就动开了房子的脑筋。但是在六十年代初期,房屋买卖还不多见。城区自己建房子的也很少,最多是搭个鸡窝围个羊圈什么的。砖在当时属于紧俏货,伍卫国当然不会放过,他开始拆自己家的墙壁,东拆一点,西拆一点,一来二去,他就发现了那个夹墙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