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唯有苦笑。
和诜接着开口道:&ldo;且不说你奉旨归宋,朝廷自当优抚。如今你又献上辽军机密军情,更当重赏。本官欲委你八品承事郎,且留在军中替本官帮办军务,你可愿意?&rdo;
从正九品跳到正八品,王叶当然愿意。自己在辽军之中已经混到了一人之下众人之上,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九品升到八品也不算什么大喜事。王叶云淡风轻的谢过。
在和诜眼中,却是此人城府颇深,喜怒不形于色,对王叶的评价又上升了几分。
接受了和诜给的官职,王叶却没有帮其参赞军务的打算,若是一直呆在宋营之中,同被种师道扣押军中又有什么区别?
接下来和诜开口询问辽军军情之时,王叶一一照实回答之外,又夹杂了许多私货,例如耶律大石意志消沉,每日里但饮酒取乐;例如耶律大石酒醉之后,曾经长叹,此身恨不生为宋人等等。
在和诜眼里,便是宣帅意图招抚辽人。既如此,投诚之人官职越大,自己的功劳就越大。
听得耶律大石似有降意,立功心切的和诜赶紧拉住王叶开口道:&ldo;耶律大石果有降意?&rdo;
见到和诜入套,王叶心中大喜,沉吟了一下,便开口道:&ldo;当是如此。&rdo;
和诜喜不自禁,赶紧开口道:&ldo;此事当有几分成算?&rdo;
王叶便开口道:&ldo;在下不敢妄言,五六成把握而已。&rdo;
和诜抚掌大笑,开口道:&ldo;既有五六成把握,当可一试。&rdo;然后便开口忽悠王叶道:&ldo;你可愿再回辽地,替本官招降这耶律大石?&rdo;
王叶便装出犹豫不决的样子。
和诜赶紧开口许愿:&rdo;此事若成,本官许你一个七品前程。大丈夫扬名立万,便在当下。若招得耶律大石来降,你可扬名天下,青史留芳不说,此等大功,朝廷必有重赏。机不可失,何不放手一搏?&ldo;
王叶此次南下,乃是为了向童贯诈降,可不是向和诜诈降。点头答应之后,便沉吟了一下,继续开口道:&rdo;兹事体大,可需宣帅定夺?&ldo;
此话一出,便轮到和诜沉吟了。自己并非童贯心腹,若将此事禀报宣帅,必被其贪墨掉大部分功劳。若是瞒下此事,这么大的功劳,自己一个人吞不吞得下不说,事后宣帅也必然刁难。
见到和诜开始为难,王叶心里明镜似的。便开口道:&rdo;下官有一计,似可解大人之忧!&ldo;
和诜开口道:&rdo;可试言之。&ldo;
王叶便开口道:&rdo;大人何不将此事一面奏闻朝廷,一面飞报宣帅?&ldo;
和诜眼睛一亮,是个好办法。自己被童贯借调来军中,原来地方官的职位可还没卸任,只是找副手顶替而已。自己既然有双重官身,自然可以一面以地方官的身份直接奏闻朝廷,一面以军中监军的身份飞报宣帅。一旦朝廷知晓此事,若是招降耶律大石成功,自己作为首倡之人,功劳怎么都跑不了。至于宣帅那边,自己按规矩办事,根本不用担心。
于是和诜便吩咐从人赶紧奉上纸笔,到底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人,很快奏折和军报都已经拟定完成。
宜早不宜晚,和诜正要命人将两份文书分别送出,王叶赶紧举手阻止,开口忽悠道:&rdo;大人,飞报宣帅的奏折,交给下官即可。招降耶律大石事关重大,想必宣帅必得亲见下官确认之后,方好定夺。&ldo;
此话有理,和诜便将给朝廷的奏报交给亲卫,命其火速发往京师。
待到亲卫送走奏折,和诜心下大喜,这下功劳怎么也跑不了了。
见到和诜的亲卫送走奏折,王叶心下也大喜,诈降之事已经十之八九了。宋国朝廷之上有的是猪队友,只要朝廷得知此事,自有一群猪队友出力。辽国重臣来降,多么有面子的事,祭告太庙也不为过。哪怕童贯不愿招降耶律大石,这群猪队友也会哭着喊着逼童贯招降。
送走了给朝廷的奏报,和诜便转手将给童贯的军报递了过来。
王叶接过军报,开口道:&rdo;下官新降,此去只怕难以取信宣帅。还请大人赐予荐书一封。&ldo;
和诜呵呵大笑,开口道:&rdo;好说,好说!&ldo;,就着残墨,替王叶拟就一份引见荐书。又命人取来八品承事郎的告身,亲自挥毫替王叶录入。
为了便宜行事,告身上印绶之类的均已经加盖妥当。除了尚未向朝廷报备外,王叶持着这份告身,便是实打实的大宋八品文官。
当晚又是一场酒宴。
第二日一早,和诜便火急火燎催着王叶早点上路,为防路上意外,又从前锋营中拨出五十士卒护卫王叶安全。
王叶领着众人正要出发,便有中军护卫前来求见,奉还昨日扣下的九品告身以及张宪的荐书。
王叶接过文书,挑出里面的九品告身,递给前来求见的中军护卫,开口道:&rdo;请转告你家小娘子一声,九品儒林郎职位太低,本官已是新委之八品承事郎。&ldo;又将张宪的荐书递了过去,开口道:&rdo;此荐书眼下也用不着了,本官自有和大人亲笔所书之荐书。&rdo;
中军护卫怒火中烧,却也不敢发作,接过两份文书,勉强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去。
王叶又在背后开口道:&rdo;你家小娘子既然喜欢,这些文书便送与你家小娘子珍藏,日后也好留个念想。&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