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阿拉伯简史 > 第186章(第1页)

第186章(第1页)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各小国诸王时代,特别是阿巴德人、穆拉比兑人和穆瓦希德人的时代,是特别重要的时代。在伍麦叶人时代播下的文化种子,到了这个时代才进入开花结果的茂盛时期。由于内战的爆发,结束了伍麦叶人的时代,由于各新王朝相继兴起,塞维利亚、托莱多和格拉纳达等城市就夺去了科尔多瓦的光辉。阿拉伯化的基督教徒,穆扎赖卜人,是精通阿拉伯文学的,他们从科尔多瓦城,把阿拉伯文化的许多要素,传达给南北各王国的人民。在散文方面,十三世纪时代在西欧开始兴起的寓言、轶事、训戒故事等,同来源于印度和波斯的早期的阿拉伯作品都非常相似。可爱的寓言《凯利莱和迪木奈》,曾依卡斯提尔和莱昂的国王英明的阿尔封索(1252‐1284年)的命令而译成西班牙语,后来不久,又由一个受洗的犹太人译成拉丁语。这部寓言的波斯语译本,译成法语后,成为拉封丹写作《故事集》的资料之一,这是这位诗人自己所承认的。西班牙的歹徒故事,酷似阿拉伯语的&ldo;麦嘎麻&rdo;(aqaah),麦嘎麻是一种有韵脚的散文,用语言学奇珍的各式各样的方法,加以点缀,利用一个豪爽的英雄的各种冒险故事,来进行一些道德的说教。但是,阿拉伯文学对中世纪欧洲文学最重要的贡献,却是阿拉伯文学的形式对于欧洲文学的影响,这种形式帮助西方的想象力摆脱陈陈相因的、狭隘的清规戒律。从西班牙文学丰富的幻想,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的楷模作用。塞万提斯所著《堂吉诃德》(donixote)一书里的才华,就是最好的例证。作者一度被俘虏到阿尔及利亚去,曾经诙谐地说过,这部书是以阿拉伯语的著作为蓝本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代,只要人们使用阿拉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他们就非常喜欢作诗。无数的诗篇,口耳相传,流行很广,到处受到听众的赞扬,他们所欣赏的,与其说是诗歌的含义,不如说是诗歌的优美的音调和绝妙的措辞。说阿拉伯话的人民对于歌词的优美与谐和,能感到真正的愉快,在西班牙,情况也是这样。伍麦叶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就是一位诗人,他的几位继任者,也都是诗人。在小王国的国王当中,穆耳台米德&iddot;伊本&iddot;阿巴德,特别蒙受诗神们的宠爱。大多数君主都有桂冠诗人,生活在他们的宫廷里,随着他们出去旅行和打仗。塞维利亚曾夸耀自己有最大多数文雅的、具有才华的诗人,但是,在很久以前,诗的火焰早已在科尔多瓦燃着了,后来,又在格拉纳达发出了光辉,在那座城市充当伊斯兰教的堡垒期间,诗的光芒一直向四方放射。除伊本&iddot;阿卜德&iddot;赖比、伊本&iddot;哈兹木、伊本&iddot;赫帖卜外,西班牙还产生过大量的诗人。他们的创作,直到现在还被认为是标准的作品。在这批诗人中,伊本&iddot;宰敦(1003‐1071年)被某些评论家认为是安达卢西亚最伟大的诗人。伊本&iddot;宰敦出身于麦加城古莱氏族麦赫助木支的贵族家庭。起初他是科尔多瓦寡头政治的领袖伊本&iddot;哲海韦尔的机要总管,但后来失宠了,大概是因为他迷恋了女诗人韦拉黛,哈里发穆斯台克菲的女儿。在他被关押并放逐了几年之后,阿巴德王朝的穆耳台迪德任命他为国务大臣兼总司令,还给他一个称号dhn-al-wizāratayn,意思是文武大臣,既是耍笔杆的,又是耍枪杆的。在他的影响之下,穆耳台米德于1068年派遣一支军队去进攻科尔多瓦,从哲海韦尔人的手中夺取了那座城市。伊本&iddot;穆耳台米德的宫廷,暂时迁往科尔多瓦,伊本&iddot;宰敦在这个宫廷里曾引起另一位诗人的嫉妒。这位诗人名叫伊本&iddot;阿马尔,是一位大臣,是伊本&iddot;宰敦的敌手,他出身不明,起初过着一种流浪生活,谁给他报酬,他就歌颂谁的功德。1086年,伊本&iddot;阿马尔在塞维利亚死于他的庇护者伊本&iddot;穆耳台米德的手中。伊本&iddot;宰敦不仅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而且是一位驰名的书简作家。他的流传最广的书简之一,是他斥责伊本&iddot;阿卜都斯的信件,伊本&iddot;阿卜都斯是伊本&iddot;哲海韦尔的大臣,是伊本&iddot;宰敦的情敌,他们两人争夺韦拉黛的爱情。伊本&iddot;宰敦用来向韦拉黛求爱的几句诗辞,描绘了宰海拉宫及其花园的明媚风光,而且说明了他对于自然的深厚的感情,这是西班牙阿拉伯诗的特征。

才貌双全的韦拉黛(1087年卒),又妩媚,又多才,是西班牙的萨福,西班牙的阿拉伯妇女,对于诗歌和文学似乎具有特别的才华和鉴赏力。麦盖里曾用专章叙述安达卢西亚的这些妇女,&ldo;雄辩是她们的第二种本能&rdo;。韦拉黛在科尔多瓦的家,是才子、学者和诗人们的聚会场所。次要的诗人有艾卜&iddot;易司哈格&iddot;伊本&iddot;赫法哲(1139年卒),他在巴伦西亚城南面的一个小村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从来没有去向当代的那些小国王献殷勤。还有塞维利亚城放荡的青年诗人穆罕默德&iddot;伊本&iddot;哈尼伊(937‐973年),他作过几首颂辞,歌颂法帖梅王朝的哈里发穆仪兹。伊本&iddot;哈尼伊被认为感染了希腊哲学家的思想。西班牙的阿拉伯诗歌,在一定限度内,从陈陈相因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然后发展了几种新的韵律形式,而且对于自然美几乎具有现代的敏感。西班牙的阿拉伯诗歌,通过歌谣和情歌,表现了一种温柔的、浪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中世纪骑士风的先声。在十一世纪初叶,在安达卢西亚发展了两种抒情诗体,一种是双韵体(uwashshah),另一种是民歌体(zajal)。这两种诗体,都是在歌曲收尾的选句的基础上创立的,当然都是可以歌唱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音乐和歌曲,同诗歌结成同盟,而且维持了这种同盟关系。科尔多瓦的吟游诗人艾卜&iddot;伯克尔&iddot;伊本&iddot;顾兹曼(1160年卒),从这个城市漫游到那个城市,到处歌颂伟人的事迹。在他之前,民歌体完全归即席诗人们采用,到了他手里,才提高到文学体裁的地位。至于双韵体,那不仅是在西班牙发展起来的,而且是在西班牙发明的,后来才从那里传到北非和东方。双韵体的作家中有图德拉的盲诗人艾卜勒&iddot;阿拔斯&iddot;图德里,于1126年夭折。他歌颂了优素福&iddot;伊本&iddot;塔什芬的儿子和继任者阿里的光荣业绩。还有易卜拉欣&iddot;伊本&iddot;赛海勒(1251或1260年卒),他是从犹太教改奉伊斯兰教的,但坚持饮酒的习惯,以致人们怀疑他是否真地改信了伊斯兰教。第三个是格拉纳达的穆罕默德&iddot;伊本&iddot;优素福&iddot;艾卜&iddot;哈彦(1256‐1344年),他有柏柏尔人的血统,精通好几国的语言,编写过波斯语、土耳其语、科卜特语和埃塞俄比亚语的语法书。这些语法书流传至今的只有土耳其语法书。阿拉伯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诗歌,引起了本地基督教徒的赞美,而成为同化他们的有力因素之一。民歌体和双韵体这两种诗歌体裁,发展成为卡斯提尔地方通俗的诗歌体裁,叫做村歌体(vil-lanci),这种体裁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督教的赞美诗,包括圣诞颂歌。六重唱原来的格式大概是这样押韵:cde,cde,因此很可能受到了一种阿拉伯民歌体的启发,这种民歌体可以在安达卢西亚诗人的著作中找到例证。盖兹威尼(1283年卒)断言,在葡萄牙南部的锡瓦维什,连农民也会作诗。这使人想起现代黎巴嫩的民间诗人qawwān(能言者),他们能出口成章地创作民歌,他们的有些创作仍然被叫做民歌体和双韵体。远在八世纪时,歌颂精神恋爱的明确的文学形式,早就出现于西班牙,这说明阿拉伯诗歌的特殊贡献。在法兰西南部,到十一世纪末,才出现第一批羽毛丰满的普罗旺斯派诗人,他们用异想天开的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自已跳动的爱情。兴盛于十二世纪的行吟诗人也是仿效他们南方的同时代民歌演唱者的。由于追随阿拉伯的先例,讴歌美丽妇女之风,突然兴起于西南欧洲。早期欧洲文学最高贵的丰碑《罗兰之歌》(插nnderoland),出现于1080年之前,这标志着西欧的一种新文明的开端,正如荷马的史诗标志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希腊的开端一样,而这首诗却是由于在军事上和穆斯林的西班牙接触而产生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